物聯網是通過將短距離的移動收發器嵌入到各種配件和日常用品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即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實現交互。
在技術方面,歐盟通過結合行業應用需要,提出識別、網絡通訊、標準等方面13項技術。同歐盟提出的13項技術相似,O.Vermesan,D.Grosso等將物聯網技術架構分為尖端技術層、訪問接口層、Internet層、中間件層、應用層等五層,在這五層的基礎上,將物聯網技術分為13類。美國高通公司推出IOE開發平臺,大力贊助AT&T進行無線網絡的創新,首次提出無線家庭安全控制面板。同時一些知名企業陸續加大物聯網軟件和硬件領域技術的研發,占據了標準建設的制高點。
在應用方面,國外熱衷于成熟產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醫療和家庭等方面,因為這些領域發展的已經很完善,比較容易介入,并且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需求,有利于生活化,方便人們的生活。歐盟已在航空、軍事、醫療等六個領域的識別、信息處理、物聯網架構等十七個方面應用了物聯網技術。
目前,我國物聯網還處于產業形成向產業成長過渡的重要時期,政府在宣傳發展社會資源參與物聯網產業發展中扮演的作用不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同時,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尚不足夠徹底,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難以完全發揮出來,這就更需要我們創新市場推進方式,加快形成有利于物聯網市場發展的改革,走一條政府推動與市場拉動相協調互動的物聯網產業成長之路。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政府在產業發展中一般是起到協調、引導、監督和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為產業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一般需要利用產業政策的制定來間接干預和促進產業的成長,引導資源投入,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產業發展方向并規范企業行為,防止產業內的盲目競爭和重復建設,從而減少產業成員企業創新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促進當地市場環境的健康發展,為產業發展建立起良好的公共設施;通過財政和稅收政策優化企業融資渠道;引導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并引導企業建立良勝合作關系,但并不硬性千預和強制企業,努力通過營造良好的公共環境來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這些都是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防止市場失靈,其關鍵是不斷建立和完善促進產業成長的政策、制度和條例。
從經濟學角度看,市場是一個看不見的手,國家借助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與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新體系。市場拉動強調市場的基礎性地位,但并不否認政府的作用。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由于技術的外部性和公共產品特征,難免出現市場失靈問題;同時,技術競爭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可能引起因非平等競爭或壟斷帶來的限制創新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必將對正常的市場機制的產生副作用。因此,我國政府必須確保自身公共政策供給者的角色,運用行政和司法的手段,對政策、市場予以調節,以確保市場對資源的正常優化配置作用。
從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進展和國際競爭發展態勢看,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并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內容的發展高度,與其他新興產業相比,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對物聯網產業成長的介入程度可能更深、更廣。同時,由于我國市場機制發展尚不夠健全,但物聯網又是一個典型的應用驅動型產業,沒有應用市場,再成熟再先進的技術都可能是枉然,因此市場推動在我國物聯網產業成長中的作用將更加明顯。我國物聯網產業成長需要重點在政府推動方式創新和市場拉動模式變革兩大戰略作用下推進,才能促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