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控”構成了物聯網的核心功能,“感”是指“全面感知”,“知”是指“可靠傳輸”,而“控”是指“智能處理”。“全面感知”是指通過芯片、RFID設備、傳感器等獲取物體的信息;“可靠傳輸”是指利用通信網絡、廣電網絡、互聯網、專用網絡等其他網絡將感知到的實時準確的物體信息傳輸到信息處理平臺;“智能處理”是指借助云計算、模糊模式識別等智能方法,分析和處理海量數據和信息,對物體實現智能監測與控制。
物聯網產業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由產業鏈上各產業部門、消費者和所在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聯系、彼此影響、相互協同,共同組成。在產業中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通過市場進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資金流動、信息傳遞、知識交流和技術擴散等交換活動,相互作用協同發展。
另一方面,雖然物聯網產業己經被大多國家所接受并發展勢頭良好,創造了無法估計的效益,可物聯網產業仍有諸多因素正制約其發展。
例如,物聯網產業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目前,歐盟最早試圖建立物聯網詳細的產業標準,但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卻不盡人意。物聯網行業技術標準缺乏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即是接口的標準化、數據模型的標準化。如RFID行業,中國國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產業聯盟,發布《中國射頻識別技術政策白皮書》,但是中國的RFID產業技術標準仍是一片混亂。技術成熟了,可是技術標準仍未統一。正如中國宣布進入4G時代,可是3G卻實行三個不同標準。
再例如,物聯網產業鏈無法有效的進行整合。物聯網應用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對接結構復雜,短期內無法將不同類別的數據及各個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在應用物聯網技術的企業,無論是企業間信息交流還是企業內部的數據傳輸,保證信息的安全性也面臨著挑戰,函需解決。美國著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Gartner針對2012年提出對大多數企業具策略性意義的十大技術,而這些策略性技術可能在未來三年后對現有企業造成巨大沖擊,極有可能破壞現有技術或業務。如果企業在時代的轉變過程中未能妥善應對,將會招致無法估計的風險。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首先,物聯網總體發展架構已經拉開、標準規范逐步確立、重點技術規模推進時期,其產業技術路線主要是關注物體標示技術、傳輸網絡架構體系、關鍵網絡通信技術、海量數據處理技術、安全與隱私技術。所以需要大力發展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積極實現物體間互聯。研究確立RFID安全及隱私標準;研究確定無線頻帶;研發分布式控制處理協議。支持RFID技術在物流、零售、醫藥等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建立不同行業間交互的系統框架,為大規模化應用提供基礎支撐。積極開發體積小、價格低的標簽、傳感器、主動獲取技術系統;智能多波段射頻天線;高頻標簽;中小型、嵌入式讀取終端等。同時,研發低功耗芯片組件、超薄電池、電源優化系統,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組件能源技術水平。
其次,物聯網產業快速成長、關鍵技術有效突破、早先投入和預期部分兌現期,其產業技術路線主要是關注物與物之間的互聯和無所不在的標簽和傳感器網絡建設。應該將重點針對產業技術標準全面應用,比如在交互式協議、交互頻率、電源和容錯協議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實施。將集中于界面間的互操作性、分布式控制及分布式數據庫等的研發;增強特定融合網絡在惡劣環境下的應用能力。設備器件將以提高信息容量、感知能力,拓展標簽、讀取設備、高頻傳輸速度,片上集成射頻,以及與其他材料的整合為目標;同時在功耗上,要改善能量水平,提高電池性能,提升儲能、光伏等能量捕獲水平,開發印刷電池及超低功耗芯片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