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這一概念在《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首次出現,就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注。經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各國的經濟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使得世界各國不得不尋找新的發展動力,這為物聯網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智能感應、信息傳遞、多網融合等高新技術領域集成的物聯網技術,繼承計算機和Internet技術,將給世界信息產業帶來新的一次革命。
從物聯網產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看,物聯網產業成長主要有受市場、環境、資源享賦、政府規制、特定性知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物聯網產業主要面向國內交通、物流、醫療衛生公用事業應用的廣闊市場,政府支持環境向好,國內資源察賦相對有利,周邊產業技術基礎好,均有利于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從物聯網產業成長的階段特征看,我國物聯網產業目前處于生命周期的成形期與加快發展期過渡期,一方面由于國內產業基礎較好和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國物聯網產業己經基本成形;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已經在工業、農業、物流、電力、交通、環保、水利、醫療、安保、家居、園區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非常快,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其產業正處于生命周期的成形期與加快發展期過渡期。
從物聯網產業成長的主體介入方式看,在自發形成、引導培育和強制培育二種方式中,我國物聯網產業明顯屬于引導培育方式。由于我國是“七大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兩大國家微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在集成電路、智能計算、無線通信、傳感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物聯網支撐產業方面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我國政府和國內企業都非常積極地推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同時受中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布局的優待,形成自身內部推進,外在國家支持的有利局面,是一種相對科學發展的引導培育方式。
從物聯網產業成長的理論詮釋看,我國物聯網產業有明顯的地域生產綜合體計劃經濟色彩;基于區域產業基礎較好的優勢,能夠獲取產業發展的核心依賴資源;能夠充分發展高技術的關聯效應輻射帶動物流、電力、交通、環保、水利、醫療、安保、家居等關聯行業的發展;也符合集聚因子理論規律,我國物聯網產業將在整合度和差異度方面有特定限制。
從物聯網產業成長的條件看,我國工業、通訊產業基礎好,經濟社會相對穩定,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產業條件均能符合基本要求和條件,這將有利于產業的快速成長。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在物聯網的推進策略上,應充分考慮到中國制造的產業基礎和優勢。將物聯網相關技術作為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技術含量和服務品質含量的關鍵手段。“物聯網”的應用將對“中國制造”和世界經濟產業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和商業模式的不斷豐富完善,嵌入了“物聯網”新應用和服務的中國制造產品將不斷涌現,信息產業與中國制造將更緊密地結合,這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時,要把物聯網和發展“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經濟”相結合,充分利用物聯網能夠實現更精細、更簡單、更高效管理的特性,通過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效應促進物聯網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另外,在物聯網標準的制定工作中應采取開放的態度,廣泛與國際領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充分交流合作,歡迎國外企業參與到標準制定工作當中。同時,物聯網的標準體系也有必要采取開放的架構,積極吸納已經具有廣泛國際市場基礎的相關應用技術標準,實現中國物聯網產業與世界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對接,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