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張宇塵
今年69歲的李大爺是遼寧省遼河油田的退休職工,有多年吸煙史。近兩年體檢一直顯示高血壓、高血脂。今年3月,李大爺突發心梗,感覺胸痛、胸悶、大汗淋漓。家人急送當地醫院急救,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現,李大爺的冠狀動脈有多支病變并形成了室壁瘤,左室功能極差,只有冠脈搭橋術才能挽救其生命。
本地醫院不具備治療條件,李大爺一家急得團團轉。當地醫院一位醫生推薦了佳醫在線網站。通過電話和網絡聯系,利用該網站的遠程會診功能,李大爺的病歷資料和冠狀動脈造影光盤上傳到泰心醫院劉曉程院長的移動診室。
劉院長在仔細查看了患者資料后指出,患者有高血壓、冠心病以及陳舊性心梗導致的室壁瘤,左心室功能差。而且由于室壁瘤薄,隨時有破裂的危險。加上患者年紀大,手術風險相對較高。劉院長建議: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盡早接受冠狀動脈搭橋加室壁瘤切除手術,并針對李大爺的病情給予了很多個性化疾病指導。經過4周的調養,其病情稍有穩定,之后,李大爺的家人通過泰心醫院網絡醫療服務部呼叫中心電話預約住院,4月29日經綠色通道直接入心外科住院治療。
入院3天后,泰心醫院劉曉程院長親自為李大爺實施了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室壁瘤切除術,手術順利,患者康復出院。
泰心醫院網絡醫療部林青主任介紹,經過新的醫療制度改革,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從為已經發病的患者治病為主要目的,轉化到參與到社會保健體系,重視預防和處理應急時間,將醫院的優質服務延伸到社會和家庭中去。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網絡、電話、短信、視頻、文件傳輸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可以實現即時性溝通,使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成為可能,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之間構建一個醫患直接對話的平臺,對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醫療資源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和提高。
泰達心血管醫院關注新醫改方案,敏銳地注意到了這個未來的發展趨勢,及時成立了網絡醫療服務部,直接對患者的診前、診中、診后進行全方位的服務。以診前服務為例,包括目前咨詢者的情況是什么,該不該去看病,去哪里看病,找哪位醫生看病,醫生什么時間出診,是否能掛上號,等等。
網絡遠程醫療的優點在于,專家如同有了“千里眼”,通過遠程會診系統能聽、能看、能對疑難病癥進行診斷和評估,對醫療水平不夠發達的邊遠地區給予醫療支持。以李大爺為例,當時他的病很重,如果盲目移動,過度追求“早期治療”,患者很可能在轉運途中發生危險;如果不能確知能夠治療的醫院和治療方案,患者家屬很可能要盲目尋找,很可能耽誤病情;而地方醫院的保守治療方式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也更為穩定和有效。
目前,遠程醫療還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一些問題正在尋找解決方案。目前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正在通過與天津移動的合作,搭建“醫患通”移動診室和醫療呼叫中心,這種服務將醫院的優質服務延伸到了病人的家里。目前泰心醫院還與內蒙古、甘肅、新疆三地相關部門合作,搭建了遠程醫療會診平臺,既拓展了服務范圍,又方便了邊遠地區、醫療水平欠發達地區的患者就醫,有效地緩解了他們就醫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