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的平面化營銷競爭中,減少一個劣勢其實等價于增加一個優勢。對于吸收了大量營銷訊息的外包買家而言,找問題比找優點更有效率。對于外包買家而言,避免劣勢可能比發揮優勢更有營銷效率,值得下足功夫。在本篇文章中探討的主題是中國外包在實施國際營銷中的六大劣勢,幫助企業認識到發現劣勢的過程其實也是挖掘與樹立優勢的過程,以便能更好的提升中國外包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鼎韜特約專家Stephan Sunn, 翁衛東
我們在一獨立文章里討論了中國外包在國際營銷上的7大誤區。 本文的主題是中國外包在實施國際營銷中的6大劣勢。一個是認識上誤區,一個是在實施上的弱勢,內在上緊密聯系,過程上承前啟后。認識與實施在中國差別實在太大了。雀巢中國區主管Roland Devoret在2012年9月的天津的達沃斯夏季峰會上提到: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嚴厲的食品安全法,比美國食品標準還高,卻由于監管不嚴密,實施不到位,最終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失控。本文希望在實施上具體改進在認識上的誤區。
發現劣勢的過程其實也是挖掘與樹立優勢的過程。在全球性的平面化營銷競爭中,減少一個劣勢其實等價于增加一個優勢。對于吸收了大量營銷訊息的外包買家而言,找問題比找優點更有效率。對于外包買家而言,避免劣勢可能比發揮優勢更有營銷效率,值得下足功夫。
如何避開企業的劣勢并且能夠變劣勢為優勢,在美歐日,這是企業一方的事。而在目前的中國外包,這是一個企業、園區、政府之間首先要有共識,然后才能共同去實施改進的問題,一個三方的問題。本文拋磚引玉,寄望中國外包相關的三方,在這個區域取得共識。
【劣勢 1】行業解決方案-國際交付能力
目前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中國制造而致的中國價格未必是美名遠揚,但一定是威名卓著的。同樣不同凡響的是中國軟件,技術服務行業相比于硬件,制造行業的差距。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尚未看出能夠快速上升到‘硬軟’比肩的曙光。
中國的軟件行業起步的起始時間其實一點不比硬件行業晚。 兩彈一星的成功實施證明了當時的中國科技隊伍在技術的硬軟兩面都有建樹。但后來大規模產業化后,軟件業嚴重滯后,服務業隨之落后。目前中國外包集中在產品當地化,測試與維護,系統改進與兼容等直接與中國市場相關的低價格,低價值,分散式的項目上。除了嵌入式軟件,當地ERP與電商系統等,中國IT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差異性的行業解決方案以及高端一些的咨詢經驗。而這兩項都是國際外包買家選擇長期性,重要的外包服務供應商最看重的兩個資質。
國際外包買家追求提供商的第三個資質是全球性的服務交付能力。中國外包企業在中國大陸之外,具有上一百人團隊的寥寥無幾。就是購買或者兼并后的美歐當地企業,服務支持能力都普遍單薄,并且未必都是以IT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這三方面的劣勢是中國外包與印度外包原來不在一個水平線,現在差距依然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外包業是在為美歐企業打了二三十年苦力后才慢慢積累出來的競爭力?,F在的中國外包恐怕難以得到印度外包原來較為獨立享受的全球練兵場了。找到適合中國外包的練兵場是中國外包能夠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問題。在我們看來,開掘國內市場是必經之路。
【劣勢 2】知識產權保護與數據安全
看到中國街邊出售盜版軟件與好萊塢大片的攤販,老奶奶與小白領帶的各式LV山寨包,隨處可見的假NIKE,ADIDAS運動服時,任何人,包括中國人本身,不由自主地為知識產權在中國的處境擔心。上個世紀最后十年誕生了中國第一代現代科技企業。為什么大多數都避開了軟件產品的發展軌跡?不都是自己親眼看到了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軟件公司開發出來的產品,辦公室樓下只賣幾美金的窘迫?知識產權的保護于中國用戶而言,更多的是維持進口產品與服務高價的措施,與自己切身利益關系不大。也難怪微軟在中國打假這么多年,越打越失望。不把懲罰措施的利益把政府,企業與個人緊密地串聯在一起,任何絕招都會失效。
十幾年的努力使得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至少在認識上得到了統一,現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有完整的法律體系,而且有了各級政府的承諾,中國大型軟件公司,外包公司采用正版軟件的比例上升。值得中國外包決策人清醒認識的市場現實是:知識產權與用戶數據的保護與安全依然是國際外包買家對中國外包供應商的最大憂慮之一。 為什么人月價依然是中國外包業務中最主流的價格結算方式?因為這種外包合作方式也是外包買家控制、保護商務信息與客戶數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軟件與數據的白菜價看似節約了中國在軟件產品與IT服務上的成本,但嚴重影響了中國軟件的發展根基。猶如建筑商采用了低價的水泥,能夠蓋起的樓房只是低矮的廠房。
如何在目前的環境下保護與管理好知識產權與客戶數據是中國外包最能引人入勝的營銷內容之一。外包的買家們很少提及這個無論在政治,法律與文化上都異常敏感的話題,但是絕對在他們的考察指標的前列。
【劣勢 3】財務數據準確性與穩定性
外包供應商的財務穩定性對于外包買家至關重要。原因有三:《1》具有穩定財務的外包企業證明具有已被市場承認的競爭力與客戶群;《2》穩定的財務證明外包企業在管理,營銷與客戶支持上形成了營運鏈,并且是安全的;《3》穩定的財務是外包企業的技術經驗的真實證明。
這個道理對于國際外包的買家還是賣家都不難理解。 核心是外包供應商的財務數據準確與否。以猶太人為主導制定的美國企業法中,企業財務數據被發在了一個神圣的地位:一旦發現假,大,空,對企業與高管的懲罰重于同類型白領犯罪。這不是說美國沒有企業作假。過去十年,美國安達信、美林、世通、施爾、默克等多家公司的造假丑聞相繼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黃花凋落。但是財務造假在美歐政企分開的商業社會中,懲罰力度與實施力度是說到做到的;而且整個市場中的涉假比例較低。于是越打假,對這個市場的信心就越高。正因為如此,美歐企業很少懷疑別的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信任。
中概股目前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尷尬局面,實在值得中國外包企業借鑒。不要為了短時間的利益與榮譽而使用遲早要被發現的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