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5年前相比,現在的電話車險服務提升很大,我們銷售座席也更專業了,和客戶溝通的時候也更有信心了。國內第一批電話車險銷售顧問黃女士,在平安上海張江電銷座席中心這樣告訴記者。
作為國內金融創新領域的成功代表,電銷車險已在中國走過了5年,從2007年平安產險獲頒第一家電銷牌照,到目前已有19家電銷車險渠道商,電銷車險不僅保持了規模的飛速增長,更始終扮演著車險行業服務升級的風向標。
逆市上揚的秘密
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金融裁員潮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國金融企業宣布裁員計劃,從近期德意志銀行擬海外裁員1900人,到摩根大通擬裁員1.4萬人,退潮速度看似勢不可當。
在國內,傳統金融企業同樣能夠感受到危機的壓力,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一些金融創新領域卻正在上演著逆市上揚。以中國首家通過電話、網絡渠道銷售車險產品的平安為例,其電銷渠道開通至今不過短短5年,而電銷車險專業座席人數已從剛開始的幾百人,迅速擴張到如今的上萬人。
我們的確有業績壓力,而且每年業績指標都要增長,但就目前形勢看應該是能完成的,這幾年的服務有優勢,而且消費者也接受電話車險了。黃女士說。
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平安產險來自新渠道的保費收入為131億元,保費增長36%;人保財險新渠道共實現保費收入97億元;太平洋[5.91 -0.34% 股吧 研報]產險新渠道實現業務收入44億元。據預測,到今年底,電銷車險客戶規模將達2500萬,同比去年預計增幅70%,這意味著全國30%的車主選擇接受電銷車險,而且這一比例還在增加。
歷時5年,電銷車險已基本完成了從新興到主力的蛻變,而這一蛻變的核心動力,或許正是從業者黃女士口中提到的服務優勢。
信心源于專業
5年前車險只能處理交通事故理賠,而現在的車險產品,不僅大幅提高了事故理賠處理的速度,還能提供很多附加價值,比如非事故免費道路救援、免費人傷醫療咨詢,有些地區還提供免費的酒后代駕、代辦違章、代辦驗車服務。黃女士如數家珍。
正是這些附加價值讓黃女士有了推銷的信心。據了解,自平安率先在國內開通車險電銷渠道以來,其產品服務附加價值,始終在國內保持領先,從早期率先提出三天賠付;到率先提供一袋式上門代收理賠資料;再到創造性地推出非事故免費道路救援,平安電銷車險無形中成為產業服務升級的推動者。如今,上述服務幾乎已成為車險行業服務的標配,而平安仍在救援距離、提供現場搶修等服務細節中保持領先。
由于車險條款自身的復雜性,加之近年來服務升級步伐加快,車險產品變得越發復雜,對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記車險條款是我們的基本素質,同時我們還要非常了解車險的附加服務,參與公司定期組織的培訓是必須的,公司也經常召開技能競賽等活動,總之,學習、培訓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黃女士說。
為保證服務質量,2012年6月,平安電銷車險又創造性地推出車險行業首個服務標準——平安蜜蜂服務標準,再度升級快易免服務。該服務顛覆行業理賠流程慣例,將理賠環節放在修車環節之前,提出先賠付,再修車,這意味著大部分事故車主,將不用再自己墊付修車款就可以直接獲賠,再配合3G理賠新技術的應用,平安還創造了從車險報案到賠款劃賬僅用14分鐘的理賠速度記錄,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正是這種不斷創新,推動著行業不斷提升。當前,隨著電網融合速度的加快,車險電銷渠道運營成本還有可能繼續降低,這也意味著在領先企業的推動下,將有更多、更好的服務普惠廣大消費者,屆時,電銷車險將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