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1年1月,成都局客服中心現有客服人員80名,平均年齡30歲。曾多次包攬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火車頭獎章、全路女職工先進集體等多項國家級、部級、局級榮譽。這個充滿朝氣而又不失穩重的集體,用6年時光,向著成為成都鐵路局客運“服務第一窗口、營銷第一哨點、信息第一平臺”的方向努力前行,為讓旅客“平安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而不懈努力……
品牌引領
黃琴熱線是客服中心為旅客真誠、用心服務而成立的第一個服務品牌,成立于2011年11月,以客服中心班長、共產黨員黃琴為突出代表的全體客戶服務員共同創建。她們秉持真心、熱心、細心、盡心、耐心的服務理念,努力打造真誠溝通、信息開放、用心服務的鐵路服務新窗口,對外展示鐵路全新服務形象。
2012年2月,客服中心開通了“西南鐵路-黃琴熱線”新浪微博網絡客服平臺,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受理旅客的咨詢、求助及投訴服務,實現了與客戶互聯網渠道信息零距離溝通。
為更好地為旅客服務,2013年11月,客服中心將“黃琴熱線”設置為流動紅旗崗,通過比工作業績、比服務質量、比業務技能、比作業標準,每季度在全體職工中進行評選、考核、排序、公示、授牌,將品牌終身制改為定期評選制,“人人都是品牌、個個都是先進”成為中心全體職工共同的奮斗目標。
“您好,客服(小妮)為您服務。”靈妮網服是客服中心在2016年春運中推出的一個新的網絡信息服務品牌,由客服人員陳靈玲、蘭珍妮兩名90后女孩組成。主要負責“西南鐵旅-黃琴熱線”微博和“成都鐵路局12306”微信公眾號的信息發送、回復網友提問工作,其中包括加開、重聯、停運、余票正晚點等信息。
“我們每天人工在線的時間為8時至22時,下班后,我們也要通過手機或者家里的電腦登錄這個操作系統,就連春節和家人朋友團聚時,也不能例外,確保及時解答旅客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陳靈玲說。
微信訂餐是2016年路局推出的另一個旅客服務新品牌。旅客在列車開行兩小時之前,通過12306手機微信客戶端訂購餐食,便能坐享火車上的美食。
技能磨礪
客服中心從成立之初的20個機位,只有單一的客運咨詢投訴服務,逐漸發展到今天的52個機位,成為了集客貨運咨詢投訴、求助、網絡服務、對外信息發布、訂票、營銷等功能為一體的鐵路服務窗口。
特別是旅客在購票、乘車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撥打客服熱線12306.因此,客服中心面臨著呼叫量巨大、業務種類多等壓力。作為鐵路對外服務形象與宣傳的重要窗口,過硬的職業素養和優質的客戶服務是客服中心的標簽。
客服中心不斷創新服務方法、提高客服人員素質,從客服代表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養上入手,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調整培訓方式,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室授課;圍繞客票知識學習、客服中心業務技能、客票系統、普通話實用教材等內容,創新學習培訓模式,每月定期組織客服人員進行學習和實施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從而提升了客服代表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客服熱線服務質量和服務滿意度。
客服中心還通過組織開展流動紅旗崗排名和服務評星活動,樹立“星級客服代表”標兵形象,帶動整體服務工作實現從效率到效果的全面提升。6年里,該中心電話接通及時率、回訪滿意率,以及業務處理及時率均達100%。
今年春運期間,由于旅客的問詢需求較大,客服中心還將組織90名支援人員協助接聽電話。客服中心從2016年12月中下旬開始,對支援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強化培訓,確保盡快上手、早日獨立執臺。
微笑背后
客服中心的工作緊張且繁忙,客服人員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接完一通,馬上就會有新的電話進來。為了減少去洗手間的次數,工作人員連水都不敢多喝;每天分批用餐,盡力縮短用餐時間,確保旅客打入的電話有人接聽。
客服代表章然然告訴記者:“每天,我都會接到許多報失的電話。有一些旅客一打進來,就不停地在發牢騷,非說是鐵路工作人員把他的物品拿走了。一上來其實我也挺懵的,因為他劈頭蓋臉地給我數落一頓。我想一想旅客丟失了物品心里一定很著急,所以一直在聽,也沒有說話,等他說完之后,我說您消消氣,我一定讓車上的工作人員幫您仔細尋找。請您放心,我們不會隨手拿走任何一位旅客的物品。說完之后,那位旅客就說了,我也沒別的意思,你聽聲音也挺年輕的,我不是沖你,就是有點急。我說沒事沒事。”
其實這種事在這里是非常普遍的,特別是新來的客服人員,經常在接線時被罵哭,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客服受不了這種委屈,選擇離開了這個崗位。然而,大多數的客服人員即使心情再不好,面對旅客也盡快調整情緒、微笑服務,讓旅客滿意。
經歷了每天的高強度工作之后,客服代表李向紅告訴記者,微笑的背后難免會有疲憊,“許多旅客打電話來或咨詢或投訴或尋求幫助,其實帶給我們的都是負面情緒。長時間被一種情緒圍繞著,一回到家,其實都不太想說話,感覺力氣在上班的時候全部耗盡了。不過,每每當旅客向我們說謝謝這兩個詞兒的時候,真的,大家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