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胡潤百富榜鬧出了不小的動靜,許家印榮登榜首、馬化騰和馬云顛倒位置、去年首富王健林跌落第五,除此之外,緋聞男友張磊、期貨大佬葛衛東等人相繼曝光度大增,再次成為引爆伴侶圈的話題。
不過這些顯然都沒有阿里人和胡潤百富之間的互撕來得熱鬧。先是彭蕾在微博中評價稱這是“抽風榜”,后來支付寶公眾號也發布文章《我是陳亮,我真的沒有34個億》,對榜單進行質疑,陳亮更是直言“直播鐵鍋燉本身。”
雖然目前胡潤已經對此進行了回應,稱螞蟻金服諸位上榜人士的財富是按螞蟻金服市值估算而來,均為公開資料,但是一個副總裁的身價比逍遙子高出那么多,這自己就有些分歧理,也難怪阿里人急于撇清。
當然事實如何其實很難得知,只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這件事令輿論對榜單的質疑再次公開化,一個把富豪排名做成生意的企業,又如何能保證中立性?它自己的社會角色到底是一個媒體人,還是一個公司,又或者是一個營銷主體?
對百富榜的質疑為何會長期存在?
國人素來喜歡這種公開性的榜單文化,從歷史故事或傳說中衍生的四大美女、才子,到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將,再到金庸小說的南帝北丐、東邪西毒和中神通,無論有沒有確切性排名,似乎都顯示出一派煞有介事的氣勢,一般吃瓜群眾也看得津津樂道。
所以到了商業社會,各種排行榜就更成了市場需求、生活娛樂的一部分,但唯一的區別在于,未經商業過濾的榜單,通常根據一套系統的內在邏輯或不雅觀念制定,自然具有很強的中立性和可信度。但像胡潤這樣將富豪排名做成一種生意的模式,不成制止地會產生諸多質疑或非議。
就像這次螞蟻金服系高管集體吐槽百富榜,雖然事情的本相也有可能只是這群富豪實在不想財富外露,但顯然是胡潤榜單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罵名。這主要是因為此前的諸多事件已經嚴重損傷了胡潤這一品牌的公信力,也袒露了榜單的一些根天性問題,甚至有些也牽扯到標的目的性的失誤。
在百富榜還沒不像如今備受質疑之時,其實就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端倪。早在十幾年前的“不雅觀瀾湖2004胡潤百富榜”中,黃光裕“高中狀元”,而陳天橋財富屈居第二。但此前一周,盛大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已升到28.53美元,按此計算,陳天橋擁有的股票市值已經超過黃光裕,顯然陳天橋才是真正的首富。
當時胡潤回應的是,此次百富榜是一個月前的統計數據,那時盛大股價還沒有這么高。雖然這解釋合情合理,但盛大股價上漲持續一個星期之久,百富榜并沒有在公布前予以糾正,這沒法不令人質疑胡潤對數據統計的客不雅觀態度,尤其是這種公開性信息還恰恰是胡潤榜單統計的最重要來源。
再好比給胡潤榜單準確性造成致命打擊的嚴介和事件,不但使其榮升為“殺豬榜”,并且還一不小心袒露了和福布斯這個死對頭的差距,實在是傷及“顏面”。
商業化和公正性的矛盾,對榜單這種特定產物來講,確實是一個難解的謎題,但從一個商業公司的角度出發,胡潤百富的前景規劃也可能正在走向某種誤區。一方面,巧立名目的垂直榜單實則對核心業務構成了必然程度的沖擊,尤其是這種大大小小企業都能上榜帶來的廉價感,只會削弱胡潤品牌的權威性。
另一方面,胡潤個人形象和榜單直接掛鉤,近年來關于他游走在各大樓盤、商業活動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還有榮譽校長這種職稱加身。這意味著,他本人身上的商業符號明顯加重,對一個可以勉強算是以數據為生的公司來講,不見得是好事。
正如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里評價的那樣:對財富的追逐和關注,使排行榜倍受矚目,而原始積累的灰色、排名的不科學乃至相當多人的仇富情結,則造成了不雅觀念及商業運作層面的混亂。
商業化正在讓富豪榜淪為土豪的游戲
從百富榜一開始在福布斯雜志上刊登,胡潤就一直沒有從爭議和質疑的漩渦中掙脫,直至現在,其公信力也只是在外界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不停被削弱,絲毫沒有提升的跡象。如此一來,消費市場是不是會逐漸喪失對排行榜的追捧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受眾群體和存在價值兩個角度來看,前者的需求代表著市場的需求,而后者關系到排行榜的影響力,這是胡潤榜單安身的兩個最重要因素。
對于每年的百富榜,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行外人看熱鬧,行內人看門道。如果要進一步細分的話,大體上也可以認定為行外人就是沒有上榜的絕大多數,而行內人就是榜上有名的稀有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