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公告顯示,周三將開展2019年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
本期操作量為15億元,期限1年,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進行固定費率數量招標,費率為0.25%,首期結算日為2019年2月20日,到期結算日為2020年2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
本期CBS操作換出的央行票據名稱為“2019年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債券代碼1901001S,總面額為15億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2.45%,起息日為2019年2月20日,到期日為2020年2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
西南證券宏觀固收負責人楊業偉對彭博表示,“0.25%的費率是比較優惠的,象征性的,體現央行支持的意愿很明顯。”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接受彭博采訪時提到,第一筆操作主要是試水,還需要觀察。但是銀行發永續債是幾十億、上百億的規模,央票互換15億的規模太小,刺激力度低于市場預期,市場解讀可能會偏利空,期待后面有更多次、更大規模的操作。
1月24日晚,央行發布公告,決定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從中國人民銀行換入央行票據。同時,將主體評級不低于AA級的銀行永續債納入中國人民銀行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和再貸款的合格擔保品范圍。
此后,央行官員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CBS并非量化寬松(QE)。
1月28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銀行永續債仍由銀行持有,所有權沒有轉移,銀行不能通過此工具實現出表,信用風險仍由銀行承擔,央行只對銀行永續債的流動性提供支持,不承擔信用風險,而且銀行換入的央票不能自動從人民銀行獲得基礎貨幣,并非中國版QE。”
周二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央行票據互換主要是提升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并非中國版QE,和QE有本質的區別:
第一它是“以券換券”,不涉及流動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礎貨幣的吞吐。一級交易商參與互換,用持有的永續債換成了央行的央票,但不能說我拿了這個央票,就可以自動獲得央行的基礎貨幣,這兩者之間沒有關系,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是換成央行票據就可以從央行自動獲得基礎貨幣,這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的影響是中性的。大家回憶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其他一些國家所采取的QE,一般在購入資產的同時會投放基礎貨幣,我們在進行互換的時候,它不自動的投放,跟投放基礎貨幣這兩者沒有關系。
第二是央行票據的互換沒有導致永續債所有權和信用風險的轉移,永續債的所有權仍然在商業銀行的表內,它的利息的所得者也是債券的持有人,只是通過這樣一個操作,央行按照市場化的標準收取費用,提升了永續債的流動性。永續債的所有權和相應的風險沒有轉移。所以和QE是有本質的區別。
華創證券屈慶認為,央行票據互換對提升金融機構持有銀行永續債的意愿有著重要意義,以永續債換取央票可以使市場上原本不能流動的資產流動起來,更好地促進銀行系統信用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