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全球終端峰會上,我國移動發布了《5G終端產品指引》在業界產生了不小反響,但首要焦點并不在5G上,而是在3G上。具體來說,在該指引中,無論是NSA方法,仍是SA方法,我國移動關于終端的方式頻段中均不再要求終端支撐TD-SCDMA,即手機需支撐至少5模(NR/TD-LTE/LTE FDD/WCDMA/GSM),5G數據類終端至少支撐3模(NR/TD-LTE/LTEFDD)。該指引內容被業界人士解讀為我國移動將首要進行3G退網,保存2G的策略。這張全球最好的2G網絡依然發揮著余熱,已成為承載物聯網事務首要基礎設施,未來會逐步由NB-IoT/eMTC為代表的蜂窩物聯網網絡代替,但這將是一個漸進式的進程。
物聯網已成為2G網絡承載的首要事務
從運營商的全體開展戰略來看,2G退網是必然趨勢,騰出資源開展4G和5G,這僅僅時刻問題,但這個時刻的長短往往很難估計,從2G網絡當前首要承載的事務能夠窺見這一進程的綿長。
近年來,2G網絡除了首要支撐語音事務外,另一個最大的事務就是物聯網。揭露數據顯現,截止2017年末,我國移動的物聯網銜接數為2.29億,其方針是2018年超越3.2億;我國聯通的物聯網銜接數超越7000萬,2018年超越1億沒有懸念。兩家運營商只發布了銜接總數,沒有揭露不同網絡承載的份額,但從業界反應來看,這些銜接中大多數是經過其2G網絡完成的。
從全球最好的2G網絡到全球最好的物聯網網絡,NB-IoT需求怎么做?
再看運營商的語音事務,截止5月底我國移動的4G用戶數超越6.7億,但因為其3G無法有用承載語音事務,而VoLTE用戶數量有限,大部分我國移動用戶的語音事務依然由2G網絡完成,因而語音成為我國移動2G網絡承載的最首要事務;不過,2億多的物聯網終端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量,構成我國移動2G網絡承載的第二大事務。而反觀我國聯通,因為WCDMA網絡能夠承載語音事務,用戶無需切換至2G網絡進行語音通話,使其2G用戶份額大大削減,盡管沒有其2G用戶切當數據,但能夠估計,以物聯網銜接數的開展速度,物聯網現已或許很快成為我國聯通2G網絡承載的第一大事務。
盡管現在運營商在加快推進NB-IoT網絡建造,并開端了eMTC試點,但短期內對2G網絡的代替作用還未顯現出來。2G面面臨著進退維谷的局勢,筆者曾在《2G,難說再會!“釘子戶”讓退網之路異常綿長》一文中對此進行過剖析,因為許多物聯網事務的存在以及物聯網事務周期性較長,使得2G徹底退網速度很慢。快速退網影響已有的物聯網用戶正常運用,不退網則要承載不斷增加的物聯網銜接數,海量的物聯網銜接使其根深蒂固。
因為我國移動通信業和物聯網開展的特別進程,讓國內運營商尤其是我國移動在2G網絡退網中面臨著更為雜亂的局勢,而國外則相對簡略一些,早在數年前物聯網還未呈現規劃需求時,不少海外干流運營商現已著手進行2G網絡減頻退網作業,到現在能夠沉著地布置NB-IoT/eMTC網絡來承載物聯網事務。
2G網絡現有優勢吸引物聯網銜接快速增加
從1994年末廣東注冊首個GSM網絡開端,2G網絡走過了20多年,尤其是我國移動對2G網絡的建造和運營,使其成為全球最好的精品網絡。這張精品網絡不只供給無處不在的通話效勞,也對物聯網事務具有很強吸引力。僅僅從物聯網的角度來看,我國移動2G網絡在支撐物聯網事務方面有許多優勢:
首要是網絡掩蓋,20多年的運營中2G網絡的掩蓋深度和廣度已是全球絕無僅有的,除了一切人口密布的區域外,因為企業社會責任和特別需求的原因,我國移動在許多偏僻地區也完成了網絡掩蓋。在不少需求布置物聯網終端的偏僻區域,都有我國移動的2G網絡掩蓋,在短期內,包含NB-IoT在內的其他蜂窩網絡都很難到達2G網絡的掩蓋深度和廣度,因而成為用戶挑選物聯網通道的首要方法。
其次是工業鏈成熟度,盡管許多2G網絡設備略顯陳舊,但根據2G的物聯網工業生態已十分成熟,芯片、模組等硬件經過十多年的開展,可靠性、本錢均契合業界預期。如2G模組本錢僅有十幾元人民幣的水平,具備大規劃選用的條件。
從全球最好的2G網絡到全球最好的物聯網網絡,NB-IoT需求怎么做?
再次是網絡資費,從用戶角度來說,現在的2G套餐資費十分低,運營商針對物聯網事務在許多情況下采納流量池的方法,許多低頻運用、小流量包場景的客戶核算下來,平均每個終端每年價格可能低至2-3元,高頻、大流量包也有相應的優惠資費,根本上在使用方可接受的規模之內;從運營商來說,因為2G網絡前期的出資本錢早已收回,僅從2G本錢收益來核算,承載物聯網事務徹底是增量收益,筆者也曾在《NB-IoT模組價格何時才能降到20元以下?》一文中進行討論。
因為網絡掩蓋、工業鏈成熟度、資費等方面的優勢,許多物聯網用戶選用2G這一原本為人與人效勞的網絡作為物聯網網絡。據估計,國內運營商2G網絡承載的物聯網銜接數以每月2000萬新增數量在增加,物聯網用戶的增速很可能會超越手機用戶的丟失數,2G網絡具有很強吸引力。
搬遷和引導:不會一蹴而就
當然,不少業界專家指出,適當部分的物聯網用戶僅僅把2G網絡當作純管道,缺乏對網絡和事務模型協同的規劃適配,而NB-IoT除了供給管道功用外,更多會結合不同職業需求,進行事務模型剖析和規劃,為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以2G物聯網銜接數和NB-IoT物聯網銜接數的增速比較,短期內NB-IoT不可能完成對2G的代替,長周期的物聯網事務也不會從2G網絡上遷出。實際上,許多的物聯網事務需求選用2G或NB-IoT銜接計劃后完成的作用沒有差異,而2G固有的掩蓋、工業鏈成熟度以及網絡資費優勢,理性的用戶一般會挑選前者;當然,也有許多事務選用NB-IoT后的優勢更為顯著,此刻就需求對用戶進行引導。
從全球最好的2G網絡到全球最好的物聯網網絡,NB-IoT需求怎么做?
在筆者看來,業界首要對那些NB-IoT比2G有顯著作用的使用進行大力拓寬,經過方針引導、演示項目、補助等方式確保NB-IoT終端數量。隨著eMTC網絡的試商用和商用,以支撐語音、移動性、切換等特征拓寬了更多事務場景,也能帶來一部分銜接數。
當然,不論是NB-IoT仍是eMTC,最簡單推進的仍是2G自身很難做到的使用場景,而對2G要構成大規模的代替效應,仍是需求從掩蓋、工業鏈成熟度、資費等根本的特征上對2G構成優勢,這一進程不是短期內能夠到達的。盡管運營商完成數十萬基站建造,但做到深度掩蓋還需求長時刻、許多的網絡優化、保護作業去做,工業鏈的成熟度和資費的大幅下降也是需求時刻,就像2G的這些優勢是多年構成相同。
3GPP已斷定了將NB-IoT和eMTC及其演進歸入到5G低功耗大銜接宗族中,為低功耗蜂窩物聯網供給了一個長時刻演進的進程,相同,NB-IoT/eMTC代替2G也將是一個長時刻演進進程。
曩昔的20年,咱們構成了全球最好的2G網絡,并現已承載起全球最多的物聯網銜接;未來,根據NB-IoT/eMTC的蜂窩物聯網將逐步代替這張2G網絡,能否還能續寫傳奇,成為全球精品的物聯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