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本身是屬于信息產業的一部分,因此物聯網帶有信息產業的重要特性,即網絡外部性。從物聯網的概念即可獲知,單一的產品不能構成物聯網,當消費者選擇物聯網相關的終端產品時,獲得的不僅是當前的產品,更是產品背后所包含的一體化的配套服務和技術支持,如果產品脫離了其在物聯網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那么消費者所獲得的效用將會大大降低。
因此,基礎設施在物聯網產業領域的不斷完善,物聯網產品的不斷推廣和物聯網涵蓋范圍的不斷擴大,網絡中的節點數會增加,當其整體網絡規模超越用戶規模的臨界點時,關聯強度則進一步增加,消費者購買單個物聯網產品所獲得不僅是自有價值,更是獲得協同價值的過程,其效用將會得到提升,即獲得正的網絡外部性。
從近幾年物聯網發展的態勢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產值會不斷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將進入爆發期。但是,即使是在這種發展形勢下,也不可過于樂觀。每個產業都會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演變過程,物聯網也不例外。物聯網真正的成長壯大,還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個過程的實現不可能是一賦而就的。
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產業的發展一般分為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伴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技術創新力度的加大,物聯網產業正逐步由高風險、低收益的初創后期轉向高風險、高收益的成長初期。如何在成長初期繼續保持市場競爭力,成為當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要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堅持市場化運作,適應經濟規律,加強政府和企業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合力,統籌各方面的尖端人才,打造區域物聯網的技術研發基地,開展重點技術攻關;同時,必須構建物聯網產業的完整產業鏈條,加快其上、下游企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產業融合,促進其產業鏈的全面延伸,有條不紊地逐步推進物聯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發揮其在產業結構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正是由于巨大的物聯網市場需求和高額的利潤預期,并在技術進步的支撐和政府的推動下,市場主體企業依據市場平衡理論進入物聯網領域,并生產產品提供給用戶,物聯網供需鏈逐步形成;同時,由于供應關系的穩定發展,更多的企業主體進入物聯網領域,形成眾多企業同時供應同質的產品或差異化產品,企業間逐步形成并列或上下游關系,企業鏈得以出現;由于企業鏈的進化發展,處于并列關系的企業間需要交流信息和知識技術,處于上下游關系的企業有縮小物流成本的訴求,他們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如政府、文化等)逐步聚集到一個特定的地理空間,形成了空間鏈;市場主體之間的穩定供需關系和企業間的空間聚集,使企業獲得穩定利潤由預期變為現實,并且形成穩定的企業間利潤分配關系,價值鏈形成。
從物聯網各鏈的關系看,物聯網產業鏈是以價值鏈為主導,以企業鏈為載體,通過企業鏈在空間中的分布,來實現供需鏈的有效鏈接和價值鏈的實現。目前,形形色色的傳感技術、通信技術、無線技術、網絡技術共同組成了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網絡。亞里士多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而今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句豪言完全可以與時俱進地改為:“給我一個物聯網我能夠感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