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在無錫、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因此,物聯網產業將成為今后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發展的熱點和政府、社會關注的焦點。
另外,由于物聯網技術的高滲透性特征,物聯網關聯性產業和支持性產業中,任何一種產業技術性的突破,都會對其他產業形成影響,形成相互帶動作用,加速物聯網產業化進程。物聯網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傳感器、RFID等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智能儀器儀表行業、網絡通信與信息傳輸服務業、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相關核心產業。因此,關聯性產業和支持性產業的專業化發展,將推動物聯網產業規模化的進程。
物聯網產業和其他產業結合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節約能耗。在工業社會生產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如鋼鐵、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和資金成本的投入。在信息化社會的進程中,物聯網技術融合與其他產業將會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能源具有明顯的節約作用。社會生產由物質、能源、資本的集約型向資金、知識技術密集型演進。當前全球面臨著能源枯竭,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物聯網設備的大范圍應用,可以有效減少對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商業運作中的成本投入。
以交通運輸中消耗燃油為例,美國每輛汽車每年平均消耗1.8噸燃油,歐盟消耗1.5噸,日本消耗1.1噸,中國消耗2.3噸,當前全球各國油耗居高不下,其中大約有30%汽油消耗在堵車時。物聯網與交通管理融合后,可以將降低汽車油耗可達15%,將道路利用率提高到60%左右,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現有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3倍,同時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在中國汽車擁有量在逐年增加,以7000萬輛汽車保守測算,每年可減少約2500萬噸汽油,可使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30%。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物聯網設備的應用領域可以覆蓋人類所有生活生產領域,尤其是人類自身能力所望塵莫及的地方,如高溫、寒冷、危險的地帶,這就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降低勞動力成本。物聯網設備應用領域的擴大,將在生產領域解放大量的勞動力,從而轉向腦力勞動工作如設備控制管理、數據平臺的開發維護等領域,進而改變勞動結構的發生根本變化。在未來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比例將會逐漸下降。
因此,在物聯網未來能源節約的發展進程中,需要根據快速發展的現實運用通過制定法規或相關政策及時地對其進行范圍界定。同時,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物聯網發展迅速,時刻都可能帶來一系列數據安全問題,需要不斷地完善相關法規法律,強化自身信息安全意識。
另外,網絡節點往往是信息泄漏的出口,但同時它也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突破口,物聯網可以在通信前對網絡相鄰的節點設置唯一性的身份驗證。并且,為避免身份驗證方式或密鑰信息被惡意破解,需要設計全新的密鑰方案,對通信節點的使用者彼此適用身份認證,同時需要通過合法授權的軟硬件設備進行信息感知、信息獲取以保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