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普遍看好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物聯網已成為互聯網后最大風口。近年來,各路領軍企業紛紛加大對物聯網投入,意圖打造產業生態。在此形勢下,我國于2017年1月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簡稱《物聯網分冊》),提出“強化產業生態布局”的重大任務,以強化我國對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主導能力。
物聯網產業與環境是相互交融、無法分離的,產業鏈的開放性和輸入輸出都是存在于環境之中。不管是人為無法改變的環境,還是受人控制的經濟與制度環境,在產業的演化過程中都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備的資源條件,同時這種資源產業導致各企業的經營方式不同。除此之外,為了及時的適應外部環境,產業會不斷的向所處的環境輸出產品和技術服務,從而給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優良環境。所以說,開放性條件是物聯網產業與所在環境之間緊密聯系的前提條件。
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物聯網產業處于復雜的環境中,與外界環境相互依存,不斷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形成了一個動態、成等級、有層次、可實行反饋的開放系統。一方面,外部環境提供了產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要素,并對物聯網企業的經營戰略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物聯網企業向外部環境輸出產品和服務,全力改造外部環境,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力的發展環境。通過對外開放,產業鏈從外部廣泛引入負嫡流,使產業的開放度增大,形成耗散結構,向更高層次的有序發展。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目前各國物聯網建設都是在為拉動經濟增長為目標,首先在社會效益最大的行業實施建設,遞進式推向導其他領域,尤其是商業領域。現在世界領跑物聯網產業的發達國家主要在公眾民生領域應用如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出物聯網計劃,積極部署發展計劃,加強關鍵技術的開發和示范工程的先行,帶動向其他領域逐步擴展、融合。如歐洲以發展低碳經濟為角度首先發展汽車和建筑領域。日本則是要實現以國民為中心的數字社會。韓國則是要從增長動力,發展優勢產業出發進行應用示范。
21世紀初全球金融危機后,為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各國開始展開以公眾領域內的物聯網項目如在家庭和娛樂等的技術應用,擴大其消費領域產生經濟價值,創造經濟繁榮。從行業角度分析,各國根據市場需求,企業自發創新,形成了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市場。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和政府同時研發物聯網相關產業的項目,同時推動物聯網與其他產業的全面融合,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
同時由于物聯網初期建設成本較大,所需資金數額龐大,從長遠角度來看,物聯網應用項目的建設應遵循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兼顧民間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達到協調發展。商業模式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而創造出經濟價值。目前還沒有適合穩定的商業發展路徑,如何讓物聯網成為經濟的驅動力,呼之欲出的就是成熟的物聯網商業模式。從國際物聯網應用看,在未來可能形成以下商業模式:(1)政府全部投資模式;(2)運營商主導的物聯網商業模式;(3)企業經銷商主導的物聯網商業模式;(4)多方共贏的物聯網商業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