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我國溫家寶總理提出了“感知中國”,將物聯網提升到戰略高度,物聯網成為了經濟、技術、產業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
從產業鏈角度看,物聯網產業鏈的構成與當前的通信網絡產業鏈是類似的,但是不同點在于上游新增了RFID和傳感器,下游新增了物聯網系統集成商。其中RFID和傳感器是給物品貼上身份標識和賦予智能感知能力,物聯網系統商是物聯網應用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建立物聯網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物聯網,尤其是對處于產業鏈上游的RFID和傳感器環節的投入。這主要是由于RFID和傳感器是整個網絡的連結點,所以潛在需求量最大;而且從當前的情況看,由于已經有較多的行業應用,因此無論是政府的支持力度還是行業的關注度都開始加大。
協同是產業鏈內部要素之間相互協調共同演進的作用。協同作用使得非平衡產業鏈下某些單獨主體聯合起來在競爭中占據優勢或在其他主體之上從而支配產業鏈的演化,產業鏈的協同作用是產業鏈整體性和相關性的內在表現,產業鏈的各主體之間存在著一種共生的關系,在產業鏈中形成內驅動力,促使產業鏈在平衡臨界點演化,維持產業鏈的動態平衡。競爭是產業鏈演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競爭導致產業鏈內部的不平衡性加劇。
以物聯網產業鏈的縱向協同與競爭為例,物聯網產業鏈的縱向協同與競爭,是產業鏈上各不同產業主體之間的協同與競爭。實現協同是物聯網產業鏈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物聯網產業鏈管理的最終目的。物聯網產業鏈的縱向協同,表現為產業鏈各產業主體之間通過簽訂協議等方式,相互協同實現物聯網產業鏈的增值過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動態地共享信息,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更高的效率,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進而加快整條產業鏈的運轉速度。
物聯網產業鏈的縱向競爭,表現為各產業主體憑借強大的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支持來控制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各產業主體競爭的是對產業鏈整體進行系統化、集成化的資源整合能力。物聯網產業鏈的縱向競爭對產業中企業的內部協作能力和外部競爭情報的綜合要求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較強的融資能力和資金保障的前提下,打造一條從上游的芯片設計研發制造到下游的品牌營運、售后服務的縱向產業鏈,可以贏得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目前身處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中下游的通信運營商(三大運營商)和系統設備商(中興、華為)都已是世界級水平,尤其是三大運營商,隨著未來5G數據業務發展,物聯網作為一個專家預測有萬億級的市場,毫不意外的成為了運營商關注的目標,目前三家運營商都在積極投入物聯網的行業應用,試圖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占據有利地位。可以預見,未來幾年通信運營商將成為我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尤其是物聯網應用的主導力量。以政府和運營商主導的模式將成為我國物聯網導入期的主要發展模式。
物聯網產業鏈與傳統的產業鏈存在許多不同之處,物聯網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面對眾多行業用戶,找到突破各行業之間的壁壘,占領市場份額的方法意義重大。現階段運營商只滿足了少數幾個行業市場的需求,提供的產品種類和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面對這種狀況,產業鏈各主體應實現產品和應用的協同,采取措施讓各參與主體得到更多的利潤,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加入,提升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競爭力。隨著我國政府對物聯網的不斷推動和產業的迅速發展,完善和均衡產業鏈各個環節將成為下一步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這是掌握產業鏈自主權和促使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