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看作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美國獨立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業務與互聯網業務之比將達到30:1,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看好其產業前景,包括中國美國等國家在內的多國都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物聯網技術相比,物聯網應用相對落后,并且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深入,應用還會產生新的物聯網技術需求,使應用與技術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其中,應用的深層次展開便是業務拓展問題,即物聯網應用以怎樣的業務展現在用戶面前。一般來講,不同的業務性質有不同的市場拓展方法和要求,不同的市場拓展方法面對不同的用戶群。
例如,物聯網高技術產品制造業,主要為物聯網相關器件與設備制造業,包括從事開發、制造和出售信息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產品(如RFID設備、傳感器設備、M2M設備、測試儀器儀表設備、軟件與中間件等),以及提供信息處理和傳輸過程所需要的媒介或載體的產業(如
融合型網關設備、短距離通信設備、傳感網設備等),與高技術產業里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基本吻合。
目前,有學者提出了“先進制造業”的概念,實際上與“現代服務業”的提法類似,主要是相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的。根據百度百科的注解,與傳統制造業相比,“先進”更加強調的是廣泛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尤其是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先進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相融合,實現制造過程的系統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由傳統制造業到高技術產業,再到先進制造業,體現了制造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在這一升級過程中,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是重要推動力。
同時,物聯網提供的服務,是信息商品化產業,即使用感知設備、傳感設備、網絡通信設備、計算機相關設備等進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換和分配等工作的產業。它涉及信息管理咨詢、軟件開發與應用集成、海量信息處理、M2M信息通信服務等多個領域。從本質上看,物聯網提供的服務是基于高新技術的生產性服務業。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解決物聯網應用相對落后的問題,首先要推進身份識別服務類相關業務的創新。身份識別類業務一般是指利用RFID、二維碼、條碼等可以標志身份的技術,提供身份識別的相關業務服務。身份識別業務一般可包括物體識別、產品識別、用戶識別和企業識別等。在物聯網服務中,無論是物體、產品、用戶還是企業都需要有一個身份界定的服務,包括身份的各種詳細信息服務,如對對象的屬性、名稱、大小、狀態、形狀等等的識別界定。
不同身份識別功能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如基于標簽的信息獲取服務的基本原理一般是:給識別對象事前嵌入RFID標簽,讀寫器讀取RFID標簽中的信息,物聯網中間件通過資源標識系統提出名稱解析服務并獲得相關身份信息,系統獲取相關身份信息后再向有關對象發布身份信息,為申請服務對象服務。這種身份識別服務業務已經在門禁、環境監測、物流配送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業務模式創新關鍵在于能否將這種身份服務應用到更廣的領域,這不僅對技術應用創新產生了新的要求,而且對業務模式、方法、過程產生了新的挑戰,是物聯網業務拓展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