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也是一個變化和成長中的概念。其內涵將隨著人類物聯網技術發展和應用創新的突破而變化,最理想的物聯網狀態將是能連接全球所有物品的互聯網。從物聯網發展進程看,目前物聯網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其最終能實現理想狀況取決于感知識別核心技術和網絡通道兩個方面。
近幾十年間由于硬件技術,特別是微型化、低成本、低能耗電子元器件制造技術等快速突破,RFID等技術已經能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現有的物聯網網絡渠道是無線通訊網或特定專用網,但是這只是物聯網的局部應用,一些對隱私、信任、安全等要求較高的地方還未能得以全面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和網絡渠道發展的不確定性確定了物聯網的不確定性。
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物聯網快速發展,在物聯網建設中加大力度進行財政支持。例如,在加強專項經費支持力度方面。在技術研發類重點項目方面,專項經費重點投入在智能傳感器、超高頻和微波RFID、傳感器忘了和結點等感知技術,物聯網應用中間件、嵌入式系統、海量數據存儲與處理等應用技術,物聯網信息安全、標識碼等共性技術研發。在產業化類項目重點支持傳感器、二維條碼識讀設備、M2M設備、傳感器網絡通信模塊、結點、網關、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關鍵產品的中試和規模化生產。在應用示范與推廣類項目支持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改造傳統工業流程、促進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工業漢語應用示范以及在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社會信息化等社會管理領域中的應用示范。在標準研究和公共服務類項目方面,經費重點關注物聯網總體架構、接口、協同信息處理等基礎和共性技術標準的研制,以及在物聯網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發展物聯網產業,實時感知智能處理是其關鍵。什么是實時感知智能處理?實時感知智能處理主要應用于物體與物體之間、物體與人之間執行更為復雜的通信,它對通訊網絡的可靠性、時延性要求更高,對于系統和終端的智能處理要求也更高。實時感知智能處理類業務往往以事件、任務和目標進行感知和協同工作,系統具備分布式、層次性、自學習性協同處理能力,能提供智能、精確的多元化服務。該系統通常具備自學習能力的反饋機制,即對標識物體現狀信息采集后,經數據傳輸網絡傳致數據處理中心,并經過信息分析、處理后,根據物體現狀預測未來狀況,并按照預定目標產生智能化決策行動。
這種系統在智能交通、污染監測、智慧城市方面已經有較多的成功應用案例。如在一些發達國家城市,盡管各種交通工具數量龐大,但是,整個交通系統仍然組織有序,很少產生大型交通堵塞現象,這主要得益于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其系統核心便是車輛檢測器、數據傳輸網絡、主控中心三大功能模塊。該類業務對大規模智能網絡管理系統技術、上下文感知技術、移動通訊網絡技術、無線傳感器技術、網絡無縫融合對接技術、海量信息處理技術等有特別的要求,我國目前在這些技術領域與國外還有相當的差距,需要有關方面加強對這種技術、系統及管理的學習。同時,這種業務發展前景廣闊,既是未來物聯網業務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我國業務開發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我國物聯網行業人士在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基礎上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