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指運用RFID技術、無線傳感器、云計算、納米技術等技術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也可說成物體與物體相連接的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物體通過互聯網實現其智能化識別與管理。我國已經將物聯網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以及2050年國家產業路線圖。
從核心技術來看,芯片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協同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相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在RFID、新興傳感器等核心技術也已經有自己的專利發明。從標準制定來看,我國積極制定物聯網產業相關標準,我國已經成為WG7成員國之一,可以主導傳感網絡國際化標準的制定及引導工作。從相關應用行業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與三個產業各個領域都有結合,也是老百姓感受到了物聯網的到來,比如說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現在很多大型超市都已經都如使用,例如安徽的紅府連鎖超市。
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都是由應用需求為導向的,物聯網應用集中于各個垂直產業鏈,主要是現有物聯網技術所推動的一系列產業領域的應用,包括現代農業、工業制造、現代物流、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智能醫療、智能健康、智能教育等。而經濟發展水平、法律和人力資本等三個要素雖然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有影響,但是影響效果不明顯。
首先,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的,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是物聯網產業促進經濟的發展作用更顯著;其次,法律影響物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對于經濟和企業而言,太嚴格的法律限制會扼殺萌芽期的產業,反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而且并不是法律完善了就不存在違法情況,違法最終是技術和習慣的漏洞以及利益的驅動。所以面對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涉及的信息泄漏等問題不能一味的靠法律保護,更多的是技術上的突破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引導;最后,對于人力資本因素,由于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可流動性,導致我們其實并不缺少人才,或者說我們有大量的人才埋沒在各行各業中。我們缺少的是對人才的培養和正確利用,我國在人才的辨別和利用過程中都存在很大的誤區,這使得人才不能很好的為企業服務。正確的人才引進制度、合理的績效激勵政策可能是解決人才問題的關鍵。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首先,物聯網是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以物聯網技術的數字經濟總體量占到了GDP總量的30.61%,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就業的直接帶動,還是對國民GDP的拉升,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都在不斷提高。在物聯網的應用環節中,只要涉及到價值體現的部分,都會是經濟增長的機會。在物聯網的流程體系中,會伴隨著一種新的資金流體系的建設,給經濟增長提供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物聯網能應用到經濟增長的各個領域,在安防、聯網收費、支付、內部管理等領域都是物聯網大顯身手的地方。
其次,制定完整的互聯網、物聯網法律體系。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著手制定相應的《互聯網/物聯網法》,對現有的各種法律法規進行系統梳理,其中一些可以作為該法律的具體實施細則,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該法律應包括:互聯網/物聯網的定義、作用,明確其具有的社會基礎設施功能;人類與互聯網/物聯網的關系,明確哪些現行法律法規直接適用于這個虛擬世界;互聯網/物聯網的建設、管理、維護主體和方法;互聯網/物聯網上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互聯網/物聯網上新業務的開發;互聯網/物聯網上信息的存儲和使用方法;互聯網/物聯網的安全,例如什么緊急狀態下,全國人大有權下令關閉互聯網;違法的處罰等。
最后,引進海外優秀人才。人才的儲備對于我國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國內的科研環境對于海外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并不能構成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在自主研發能力和科研氛圍中,缺乏自由、創新的體制保障。因此,需要科研機構大膽改革,大量引進優秀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