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新理念引導的新一代信息革命的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集成創新,具有其鮮明的特點:更多地融入物理世界,原來更多連接的是信息,現在是物理世界;云計算成中樞神經,越來越多的海量數據需要處理;萬物移動互聯,移動通信成為重要的技術。
產業集聚是資源稟賦、貿易成本、規模經濟、外部經濟、本地市場需求、產品差異化、市場前后向聯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產業集聚有助于產生規模經濟,同時由于物聯網產業鏈較為復雜,上下游產業集聚提供相關產業支持有助于物聯網產業更快地發展。
我國東部地區物聯網產業集群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擁有便利的交通環境,海運較為發達,這為產業集聚創造了積極的外在環境。密集的人口、雄厚的經濟基礎、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家給予東部地區的優惠政策支持均使得東部地區集聚化水平較高。除此之外,東部地區的產業己基本形成了有效率地分工協作關系,產業集群絕大多數是由于市場自我驅動,政府主要起引導作用。
但是目前中西部地區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較為緩慢,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并未大規模出現,少數集群的出現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并非市場自我驅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產業集群的市場化程度偏低。同時,產業園區內的各家企業各自為戰,缺乏較為有效合理地專業化分工,并未形成相關支持性產業的互補效應,互相輻射拉動作用明顯不足。中西部地區由于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使得資源密集型產業占據主導地位,重工業較為發達,但是此種初級加工方式嚴重限制了物聯網產業鏈的延伸,使得產品缺乏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上述因素均限制了中西部物聯網產業集聚化水平的提高。但是近些年,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東部地區由于集聚達到一定程度產生了規模不經濟現象,多種因素導致部分行業逐步將重心由東部地區轉移至中西部地區,為產業集聚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總體而言,東部地區的產業集聚化水平強于中西部地區,但中西部地區發展前景較為光明。
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產業集聚化程度上的差異使得兩大區域在物聯網產業影響因素方面出現不同。東部地區相關和支持性產業因素指標對于物聯網發展的作用優于中西部地區。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產業集群是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成長的。而這種特定時空背景主體表現形式就有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和社會發展環境等。其中,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巖石礦物、太陽輻射等,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條件,同時有一部分也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基礎材料。如從我國中西部地區物聯網感知設備生產制造看,有些生產材料需要特定的金屬、非金屬物質,其中一些物質還來自稀有礦產,這對中西部地區物聯網產業集群的規模發展非常重要。基礎設施一般是指交通、通訊、城市管網、電力等對企業生產具有依托作用的設施,是外商投資和企業發展非常看重的部分,由于公共產品屬性,一般的企業不愿意也不一定有能力自投自建基礎設施。這對中西部地區物聯網物聯網產業集群成長同樣重要。
以格蘭諾維特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經濟活動并不是純市場行為,而是構建在特定的社會結構背景之下的社會行為的集合。格蘭諾維特認為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根植于社會關系,只有當經濟行為嵌入于社會關系的網絡之中,其行為才可能被現實的經濟社會所接受,也只有這樣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費用才能降低到最小值。物聯網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型產業,因此,如果更好的發展中西部物聯網產業集群,還需要深入潛入到中西部地區社會各個行業,才將會對中西部地區個體、企業、政府等主體的社會關系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促進中西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