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億物聯網,專注于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研發,在各個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案例,一個優秀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理應為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可戶定制個性化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而不是只有幾種供選擇,基于機器換人的理念助力白蟻防治行業的物聯網白蟻監測解決方案,是我們新的嘗試,此物聯網+人工智能白蟻監測解決方案,可應用于房屋住宅、園林古建、大壩水庫等領域的白蟻監測、滅治。
一、你所創業的領域,目前現狀是什么樣?存在哪些痛點?
簡單地說,叫做新方法帶來的新問題。
傳統方法采用氯丹滅蟻靈等藥物形成藥物屏障,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續性污染。2005年由世界銀行資助、環保部牽頭的“白蟻防治氯丹和滅蟻靈替代示范項目”在江蘇、湖南、安徽等地展開,采用新的IPM技術,即用在建筑物周圍埋入監測裝置,通過監測—投放餌劑—消滅—再監測的過程消滅白蟻。示范實驗中消滅白蟻的效果良好,但是人工巡檢成本太高。如何在環保的基礎上更加經濟地應用IPM技術成為了新的問題。
二.該領域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什么?
挑戰在于該行業信息建設相對落后,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應用較少,相對從業人員的思維較為傳統,有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
同時這也是機會,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極為細分的市場,物聯網技術可精準解決白蟻監測的問題,應用場景包括房屋住宅、園林古建、大壩水庫等,據估計,這是一個每年接近100億的市場。
三.你的產品/服務及其定位分別是什么?
針對IPM技術應用后帶來的人工巡檢成本過高的問題,我們提供前端的核心監測傳感裝置和后端的數據分析系統。
先來說說產品和服務,我們提供云、管、端的典型物聯網產品和服務,具體如下:
1)白蟻監測傳感設備,能夠適配主流的傳統監測裝置,包括但不限于蘇州江楓、南通功成化工等,傳輸方式采用NB-IoT/LoRa,采用電池供電,一塊電池至少能使用超過5年;
2)基于Hardoop/Spark的可擴展數據中心,基于OneNet/華為云/電信天翼云搭建運營商級別的通信鏈路和可靠的云端數據中心,支持前端數據高并發上傳,沉淀白蟻入侵數據集。
3)基于機器學習的數據分析系統,采用PCA主成分分析、邏輯回歸、異常監測等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形成白蟻入侵分析算法;
4)提供微信小程序“白蟻監測”輔助現場工作人員安裝、維護裝置,并提供現場照片、情況信息,作為數據標簽在數據中心沉淀價值;提供API數據接口給相關部門,可將數據分析結果融合到現有政務/業務系統中。
產品服務現有產業鏈上的兩類干系人,具體定位如下:
1)服務業主單位。為房屋住宅、園林古建、大壩水庫等業主提供精準、實時的白蟻監測服務,提前預警,將損失降到最低;
1)協助傳統廠商升級轉型:傳統廠商沒有IT、電子、互聯網相關的研發人員,幫傳統廠商如蘇州江楓、南通功成化工等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2)服務政府相關機構:政府相關機構沒有數據分析相關的研發人員,幫助其分析數據、提供服務。
四. 你的產品/服務如何解決行業痛點?
還是在于環保+機器換人。
減少藥物使用是當前環保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IPM技術雖然能夠大規模減少藥物使用,但是相對沒有大規模普及推廣的痛點就是在于人工巡檢成本高。采用IPM+人工巡檢的方式,對于全國各地的房屋安全中心/白蟻防治研究中心來說,每年大量的人工投入到傳統裝置的巡檢維護上,難有沉淀價值,對他們來說主要關注點還是在于建設投入、運營費用與現有人工支出的比較。相較于IPM+人工巡檢的方式,我們提供的產品能有效降低其運營費用,運營費用不足其20%,而增加的一次性建設投入也約為其半年的人工巡檢費用,是可持續、算得過來賬的服務模式,目前該產品已經在成都、蘇州等地試點應用,從目前情況來看,頗受好評。
五.未來的產品規劃是什么?
分為縱向和橫向兩條線。
縱向地,進一步緊密聯合多地白蟻防治中心開展野外實驗,推動地方標準建立,推廣到更多的白蟻防治研究所、管理處;進一步整合傳統藥劑與監控裝置生產廠商,專利知識產權授權,推動行業標準;擴展更多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園林、古建筑、水庫、堤壩等。
橫向地,將機器換人的理念拓展衍生到設備管理、運維相關的應用領域,包括但不限于物業管理、電力等。
六.你的產品/服務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差異性及優勢是什么?
我們目前是全國唯一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白蟻監測控制解決方案供應商,能提供國內唯一基于低功耗廣域網技術的白蟻監測裝置以及對應的國內唯一白蟻入侵數據資源及分析算法,我們的愿景是成為未來白蟻監測控制行業領導者。
物聯網解決方案之物聯網+人工智能白蟻監測解決方案,還處于試驗階段,我們的理念和宗旨是在傳統滅災方法不環保,人工檢測成本又太高的情況下,用一個既環保又能由機器取代人來操作的低成本的監測滅災途徑,中億物聯網作為知名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推行者,我們相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白蟻監測解決方案,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