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援助計劃概述
1、什么是員工援助計劃?
EAP員工援助計劃是一項為工作場所中個人、組織提供咨詢的服務項目。它幫助管理者識別員工所關心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問題應該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表現,甚至影響到整個組織的業績。員工援助計劃的服務涉及三方面內容:個人生活、工作問題和組織發展。個人生活方面涉及健康問題、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經濟問題、情感困擾、法律問題、焦慮、酗酒、藥物成癮及其它相關問題;工作問題涉及工作要求、工作公平感、工作關系、欺負與威嚇、人際關系、家庭/工作平衡、工作壓力及其它相關問題;組織發展涉及的是具有企業發展戰略的服務項目,比如能給組織帶來一定的效益,需要通過組織措施、系統的人力管理方法,使組織能夠從員工援助計劃中獲得最大益處,比如組織變革過程中員工對于裁員的適應等等。這完全根據組織的情況和要求來進行量身定制式的設計。
2、員工援助計劃(EAP)的起源
員工援助計劃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早在1917年,美國企業就開始提供員工援助計劃(EAP)的支持,以提高工作績效。R.M. Macy公司和北洲電力公司最早意識到了對EAP的需要,并建立了EAP服務體系。到了20世紀40年代,大多數的EAP服務主要是針對當時一些企業白領員工的酗酒問題,后來,還專門建立了職業酒精依賴項目(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OAP),這可以視為員工幫助計劃的雛形。對EAP的大量應用始于60-70年代。1972年,酒精濫用和酗酒聯邦研究所職業項目辦公室提供的聯邦資助,大大提高了項目的數量。隨著全球化帶來的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各國軍隊駐外、國際學術交流和留學生的交流,員工援助計劃被引入歐洲及其它地區。這種引進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同時,EAP員工援助計劃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均有了長足的發展和應用。據統計,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的企業都建立了EAP服務體系,而美國本土有近四分之一企業的員工享受到EAP服務。
二、員工援助計劃(EAP)在我國的發展
世界發展歷史表明,在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處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往往對應著人口、資源、環境、效率、公平等社會矛盾的瓶頸約束最為嚴重的時期,也往往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引人注目的地區,目前正是處于這種瓶頸約束最為嚴重的時期,出于維系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緊迫需求,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關注社會的穩定,關注企業內部勞工關系的和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從行業來看,在華爾街金融風暴之后,服務領域的諸多行業企業競爭加劇,勞資沖突越加尖銳,妥善處理好員工關系管理,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是做好人力資源密集型服務企業管理的有效舉措之一。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開展員工援助計劃將對于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為此,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員工援助計劃服務的隊伍建設,已經將員工關系管理師”正式納入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標準。
三、員工援助計劃(EAP)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實踐
1、勞工關系與行為協調
隨著企業產權關系的多元化和勞動關系的市場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企業必須有大量的投入來慎重處理勞工關系問題。EAP的基本作用就是調整勞工關系,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人本主義是EAP實施的基本出發點,EAP必須與勞資沖突的化解結合起來,體現雇主(企業)的社會責任。
2、壓力管理與健康疏導
工作壓力影響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更影響工作效率,英國一項研究顯示(Cooper﹠Cartwright,1997),精神健康的問題導致每年八千萬的工作日的損失,相等于三十七億英鎊的價值,直接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需要通過預防性壓力管理、工作家庭關系咨詢、暴力預防、工作關系咨詢等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3、組織變革與心理輔導
轉型時期的組織兼并、重組、裁員、新管理手段的運用等帶來的沖擊使得組織內員工長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倦怠的不斷滋生,已經成為危及員工個人健康與組織健康的關鍵影響因素。EAP員工援助計劃包括員工溝通的流程的設計、對于各種危機行為的預防和及時處理。
4、職業發展與生涯指導
成功是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建立職業生涯成功的員工勝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實施職業生涯設計和指導的前提。這樣就可以在企業的組織戰略設計、招聘錄用、績效管理、人力資源規劃、員工培訓、薪酬設計等多個方面,全面體現職位和組織的勝任特征要求,為員工職業生涯設計提供依據。
5、文化建設與創新管理
EAP服務就是要全方位地了解管理者和員工的主觀幸福感,促進員工的工作幸福感,進而提高其工作績效,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營造更好的、利于創新的組織文化,這樣可以避免沖突、重整士氣,使員工保持對公司忠誠,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國家員工援助師的資格培訓
國家員工援助師的職業資格培訓在內容設計方面,針對個人、家庭、工作場所和環境變化中存在的健康、情緒、壓力等問題,在對員工援助師的工作分析之基礎上,提出了該職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包括10項職業能力的勝任特征模型,具體包括:心理診斷能力、監控干預能力、心理疏導能力、職業輔導能力、團隊建設能力、沖突管理能力、協商談判能力、法律援助能力、社區關愛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國家課程發展中心組織編寫完成的職業資格鑒定教材,在編寫模式上體現了職業能力定向、密切聯系實際和注重案例分析等特點。員工援助師(又稱員工關系管理師)教程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時勘教授擔任主編,邀請了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回龍觀醫院等國內員工援助計劃領域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臨床醫學、勞動法、危機管理的學者和管理專家,結合我國國情的實驗研究成果編制而成。
作者:時勘 為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員工援助師課程發展中心主任。來源: cc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