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電視直銷、網上購物、信貸服務等新型營銷和服務方式引發的投訴量不斷上升。有數據顯示,去年“12315”及“96315”兩條熱線共受理電視直銷類投訴451件,而上一年的投訴量為1件。網上購物投訴148件,比上一年增長1.74倍。
近日,一位律師就因此將在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電視臺設有電視直銷欄目的上海橡果國際告上法庭,該案將于5月底作出裁定結果。
有關部門提醒消費者,電視購物訂貨前必須詳細了解商品和商家信息,一定要貨到再付款,出現問題后要注意保全證據,及時到工商部門投訴。
5月10日,保定律師訴上海橡果網絡發展有限公司播放和制作虛假廣告案,因第二被告對原告的訴求提出管轄權異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決定休庭對此異議進行裁定,裁定結果將于5月底通知原被告雙方。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致電橡果國際采訪該事件時,其行政部相關人士稱不知道此事,將于今日就此事回復本報。
原告李綸的職業是律師,在看了橡果國際在電視臺投播的廣告后購買了一臺“視樂奇攝手星”。該產品廣告宣傳的集拍攝、錄音、收聽和攝像功能為一體的產品,由上海橡果網絡發展公司下的石家莊橡果經貿公司經銷。在電視廣告中,消費者看到的是一個功能完全而且各項功能都趨向于“完美”的產品。根據廣告宣傳,“視樂奇攝手星”能夠代替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而且影像聲畫都非常逼真。
“這種產品的功能只有部分其他產品能夠達到。”滬上一位資深IT記者表示:“但絕不可能每種功能都和專業產品一樣出色。比如它的拍照功能,完全不能和數碼相機相比。這種產品吸引消費者的賣點也就是它把各種功能都集中在一起,但不可能像廣告中說的那么好。”
李綸在使用了該產品后發現各項功能均不能達到廣告所述的效果,因此他認為宣傳該產品的廣告屬于誤導消費者,而央視對該廣告的制作和播放也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年初,李綸向北京海淀區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央視停止播發《上海橡果國際“視樂奇”》廣告,及時作出更正并且向全國觀眾致歉。同時,李綸向上海橡果網羅發展有限公司提出了賠償自己經濟損失3960元的訴求。
在法院受理此案后,央視七套停止播放“視樂奇”廣告,隨后上海橡果國際公司和石家莊橡果經貿公司派人與李綸進行交涉,要求和解、請他撤訴,但均被李綸拒絕。
庭審經過了2個多小時。在庭審過程中,央視對原告訴求未作答辯,對是否仍然在播發《上海橡果國際“視樂奇”》廣告也未作出任何表示。橡果國際則提出對原告訴求的管轄權異議,希望法院將停播廣告等第一訴求改為由行政部門行使隸屬間的處罰等行政職責,將賠償的第二訴求改為買賣合同的質量糾紛。
庭審結束后,李綸表示,身為律師,對今天的庭審結果已有預料,由于目前虛假廣告太多,因此不會同意庭外和解,而自己也將利用到5月底前的這段時間充實自己的證詞,會把這個官司進行到底。
波麗寶屢遭投訴
最近,很多電視臺都在播放一個名叫“波麗寶”的豐胸產品廣告。廣告宣稱,該產品“能把腿部、臀部的游離脂肪轉移到胸部”,是“最有效、立竿見影”的豐胸產品,但很多消費者在使用后卻反映不見任何效果。
在12315網站上,記者看到一位王女士對波麗寶產品提出了投訴。
王女士表示,自己看到電視購物的波麗寶廣告宣傳該產品的豐胸效果非常好,隨后打訂購電話咨詢,對方表示只要是12歲至60歲的女性用波麗寶產品一個療程(10盒),都會達到滿意的效果。
于是,王女士購買了15盒該產品,但用后一直沒有獲得如同廣告宣傳的效果。王女士再次撥通波麗寶訂購電話,對方表示這是個調理期,過了調理期才是豐胸期。而當王女士要求退款時,經銷商則表示退款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出售的是食品,食品出售后一律不退。王女士聯系了經銷商幾次,對方都用不同的借口搪塞,也不肯透露公司的地址。
當媒體記者對此進行采訪時,波麗寶電視銷售熱線的工作人員也極不配合。在記者的多次要求下,才答應會讓相關負責人給記者回電。
而后一位自稱姓林的負責人致電記者:消費者投訴吃了波麗寶產品沒有效果,可能是使用方法不對。記者表示:“波麗寶只是普通食品不是保健品,不能把沒有效果的責任歸咎給消費者。”其對此并未給予正面回答,稱“如果消費者對產品有異議,讓他們直接找我們,無須你們介入”。
去年電視直銷類投訴猛增450倍
“公益訴訟一般都是求影響而不是結果。”滬上一位經歷過較多虛假廣告訴訟的律師告訴記者:這樣的訴訟很難收集證據,也往往無疾而終。”他表示,2月份至今,自己工作的律師事務所已經接到了3起對媒體虛假廣告的訴訟要求。
“對于虛假廣告的訴訟,一般最后都是廣告主和生產企業受到處罰,而播放和刊登廣告的電視臺以及平面媒體則不會有什么牽涉,因為媒體沒有義務對廣告進行這么深入的審查,一般只要投放的廣告符合《廣告法》就可以了。”該律師認為,現在的虛假廣告訴訟只有在產品對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情況下,作為原告的消費者才會得到賠償;而在產品和廣告有出入或者對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等情況下,消費者則不會得到補償。大部分對虛假廣告的訴訟要求都在提出訴訟前就達成和解。“消費者通常只要求自己購買產品的錢能夠被退回,拿到退款后他們也就不提出訴訟了。”
近年來,有關電視直銷、網上購物、信貸服務等新型營銷和服務方式引發的投訴量不斷上升。有數據顯示,去年“12315”及“96315”兩條熱線共受理電視直銷類投訴451件,而上一年的投訴量為1件;網上購物投訴148件,比上一年增長1.74倍。
上海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電視購物、電子商務這種新興的交易方式,誠實守信是最關鍵的一條。但在社會誠信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是很重要的。訂貨前,必須詳細了解商品和商家的信息,一定要貨到再付款,出現問題后要注意保全證據,及時到工商部門投訴。
消協提醒
中消協:不可輕信電視直銷廣告
最近在對地級以上市30個主要電視頻道進行的檢查中,發現虛假違法電視直銷廣告占違法廣告總數的61%。這些廣告過分夸大產品功效,在消費者發現達不到承諾的效果時就強調消費者的個體特殊性,“建議”繼續購買;采用虛假的現場演示誘導銷售,而“效果演示”出自電腦數碼技術。
滬消保委:電視購物廣告通常都帶夸大性
除廣告宣傳與實際產品不符外,電視購物還存在虛假承諾、售后服務無保障等問題。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以郵購銷售、電視(電話)銷售或者互聯網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應當保證商品的外觀、質量及性能與廣告宣傳相一致。上海市消保委發布消費警示,“電視購物”廣告通常都帶有夸大性,消費者謹防電視直銷陷阱。
電視購物小貼士
專家表示,不少電視直銷廣告幾近神奇,消費者在其長時間滾動播出“轟炸”下很容易跌入“神奇陷阱”。專家建議,看到電視直銷廣告后如果萌生購買的心思,不妨先冷靜一下做一些小“功課”。
再神奇也要符合科學
現在很多喜歡漂亮的女孩子都很重視自己的身材,因此電視直銷中的減肥產品就瞄準了女孩子們減肥心切的心理。實際上,只要消費者稍稍質疑一下,一些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廣告很容易被揭穿。
購買之前先上網查看
在12315網站上,很多消費者在看了對個別產品的投訴后紛紛表示本不想再買這些產品,但在上網看了相關產品介紹后又放棄了原來的想法。廠商就是抓住了消費者一時沖動的非理性購買心理才會屢屢得手。為了謹防再次落入這類圈套,消費者應該養成“買東西先搜索”的習慣。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