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后中國強化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并著手組建與中亞及海灣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中國經濟在更深地融入國際經濟。這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變化,一方面是中國市場上外國企業占有的份額在逐漸提高;另外一方面,則是中國的產品出口多年來強勁增長。不過,有一個方面許多人可能還沒有注意到,中國的承接的外商外包業務(也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出口),也越來越多。在軟件外包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根據計世資訊的《 2003 ~ 2004 年中國 IT 服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 2003 年中國 IT 外包市場規模達 35.2 億人民幣,比上年度增長 42.5% 。這一增長,是非常可觀的。 據 Meta 集團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市場發展迅速,預計于 2006 年底將高達 1 萬億美元左右,約有 80% 的歐美企業有將定單向中國外包的意向。據預測,在未來的 10-15 年,辦公軟件系統開發與支持、金融業務分析系統、計算機、業務流程等外包業務額將較目前業務額翻 5 番,可為企業、組織機構等每年節約至少 60% 的勞動力成本。本次大會將為供應商、用戶、政府代表及外包研究專家等提供業務交流渠道、建立合作關系網等,通過商務洽談形式提供一個的絕佳的發包和接包黃金機會。 到目前為止有許多國家如印度、愛爾蘭、以色列、俄羅斯、中國、菲律賓已經成為國際外包接包大國。然而,仍有許多的外包業務仍局限于國內,這些外包接包國家與許多發包國家之間由于種種原因,如地理位置、文化差異、語言障礙、法律 / 法規等的不同,使得交流非常欠缺,難以達成合作。 所謂外包( outsourcing ),就是發達國家的企業將非核心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當然,也有國內企業外包的。這就是一個地方的企業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其他地區。但是目的是同樣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促使企業外包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 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默 瑟人力 資源 中心( 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 ) 對 全球 32 個國家 、近 4.3 萬 名 IT 技術人員的 調研 ,全球 IT 技術人員 薪資前五高分別為瑞士、德國、日本、香港及美國; 而 薪資最低的則是菲律賓、越南、保加利亞、馬來西亞、印尼 和 印度等。 在總體上說,西方國家的薪資水平明顯高于亞洲、東歐。以主管級技術人員為例,其年薪水平由高至低分別為:瑞士 7.51 萬美元、日本 6.45 萬美元、德國 6.41 萬美元。而在越南,同級別的技術人員年薪只有 8300 美元、印度為 9700 美元。因為薪資水平的這種很大的差異,美國等西方國家企業樂意將 IT 產業的部分過程外包委托給印度、愛爾蘭等國家。 從世界軟件產業近年的趨勢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軟件企業為經濟利益最大化,力圖降低生產成本而致力于發展核心技術,把以軟件產業為代表的智力知識產業中的非核心業務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企業。其實,在其他產業方面,制造過程中的某些環節轉移,也是外包。這導致了國際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產業的轉移。 根據 IDG 統計數據,目前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已達到 1 萬億美元左右。全球軟件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其中美國占 40% ,日本占 10% 。外包接包市場主要是印度、愛爾蘭等國家。 愛爾蘭經濟近年的長足發展,就得益于歐洲和美國軟件業的大規模外包業務。印度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印度軟件供應商收入增長了 29% ,占全球市場的 1.4% 。目前,印度軟件業 80% 的收入依賴主要來自美國的軟件外包業務,印度已經成為軟件外包的第一大國。而愛爾蘭主要依靠歐洲市場的軟件外包。現在,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也進入了承接世界軟件外包的市場。 據 IDC 分析,近幾年全球應用軟件外包市場平均每年以 29.2% 的速度增長, 2005 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 289 億美元。據美國《商業周刊》統計,目前全球軟件產值的三分之一需要通過對外發包來完成。美國 Gartner 公司亞太區研究主管 Dion Wiggins 曾在 2003 年的十大預測中指出: 2004 年,軟件外包市場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到 2005 年,進入軟件外包領域的公司將增加 30% ,有能力從事軟件外包業務的公司將增加 40% 。整體上看,軟件外包的興起已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除了軟件外包之外,實際上還有其他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外包。比如,日本、韓國、港臺等地的企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生產線和部分部件的生產過程,香港一些銀行將后臺數據處理部門向廣州轉移,委托加工的三來一補等都屬于此類。 接受外包業務的國家,在承接業務外包的過程中,既獲得巨大盈利,促進了經濟發展;又學習到一些先進技術、國際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這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政策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不過外包對于發包國來說,意味著部分工作職位的消失。也正因為此, 2004 年美國進入新的大選年以來,有關工作外包的話題被美國各界炒得沸沸揚揚。一些勞工組織和觀察家對美國企業工作外包等提出質疑。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國經濟復蘇并沒有增加多少對勞動力的需求,而同時不少企業在將工作外包。 美國白宮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咨詢委員會主席喬治·曼昆曾指出,外包服務是一種國際貿易的新方法,從長遠來看,它有利于提高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曾經擔任克林頓政府勞工部長的羅伯特·里奇也認為,外包并沒有減少美國整體的勞動力數量。如果其他國家做某些產品能夠更便宜,美國理應外包給他們,而得以集中精力做美國能夠做更擅長的事情。 不僅如此,美國報刊近期也報道,因為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美國賓州衰落地區關門已久的鐵礦又重新復活了。盡管煙塵很大,噪音隆隆,但是美國工人們對此卻不以為意,因為有一份工作比這些不如意更重要。連多年沉疴的日本經濟,兜因為來自中國的強勁需求而恢復了一些生機。這說明,國際經濟關系是雙行道,通過良性合作,雙方都能受益。 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對這一態勢有清楚的認識,采取了政策和措施來大力發展軟件外包產業。不久前,國家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已啟動“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同時,對日本公司的外包業務,也受到很大重視。我國對日軟件外包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 2003 年北京一地對日軟件的出口額,就接近 1 億美元。從軟件外包基地與軟件企業的分布看,中國五大軟件外包產業基地的布局已經初現輪廓,它們分布在北京 ( 華北 ) 、華東、東北、華南、西北。 目前在我國的軟件外包業方面,有了一個新動向。印度作為世界第一的軟件外包服務大國,一些大型的企業,如塔塔咨詢服務公司 (TCS) 、信息技術系統公司 (Infosys) 、 威普瑞公司 (Wipro) 、薩蒂揚公司 (Satyam) 已經進入中國設立辦事處,或與中國的 IT 企業進行外包合作,或切入東亞其他國家的軟件外包市場。 在外包業務總體方面,我國也有了良好的開端。 2003 年全國加工貿易出口 2418.5 億美元,而同年國際外包總額則達到 5.1 億美元。 2003 年我國向國際加工貿易十大市場出口總額合計 2278.4 億美元 , 其中:美國 624.4 億美元,香港 546.2 億美元,歐盟 411.9 億美元,東盟 133.0 億美元,澳大利亞 27.1 億美元,加拿大 26.0 億美元。 2003 年全國加工貿易出口 2418.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 。 4% 。排名前 10 位省市出口額為 2364 億美元,其中廣東省 1182.4 億美元,江蘇省 365.8 億美元,上海市 276.2 億美元,山東省 123.7 億美元,福建省 106.5 億美元。 從行業和產品分類來看, 2003 年全國加工貿易企業出口 10 大商品出口總額為 1618.43 億美元,這些產品分別是: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零附件: 577.30 億美元,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 248.00 億美元,通信設備及零件: 170.00 億美元,服裝及衣著附件: 169.36 億美元,電子元器件: 122.20 億美元,電工器材: 107.30 億美元,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 75.60 億美元,鞋類: 63.76 億美元,塑料制品: 42.59 億美元,玩具: 42.32 億美元。 從外包額看, 2003 年中國加工貿易企業出口前 10 位出口總額 281.4 億美元,其中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64.20 億美元,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 52.91 億美元,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 31.65 億美元,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 27.07 億美元,長城國際信息產品(深圳)有限公司 26.56 億美元,戴爾計算機(中國)有限公司 17.41 億美元,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7.24 億美元,英特爾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15.48 億美元,希捷國際科技(無錫)有限公司 14.67 億美元,偉創力實業(珠海)有限公司 14.21 億美元。 我國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得益于改革和開放進程以及伴隨這一進程所帶來的國企增強了競爭力,外資企業的大量進入以及民營企業的大發展。隨著我國全方位開放和在區域發展方面的西部大開發及東北振興,沿海以外的其他地區通過改善國企競爭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和吸引外資參與來推動地區發展,也逐漸成了潮流。這也是國內其他地區融入世界經濟分工,提升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手段。 有經濟專家認為,鑒于越來越大的規模,項目外包已經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我國如何抓住這些國際機會,有效利用這一加速器來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無疑是新世紀里的一個重大課題。 “把握國際商機、融入全球經濟、加速產業提升”無疑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在新時代招商引資推動發展的重要原則。 把握國際商機,關鍵在于及時掌握國際商情和了解國外企業的外包動向,以捷足先登地抓住機會。那么,首先得有通暢的信息渠道,以獲得信息并及時與外商聯絡溝通。其次是以良好的投資環境(政策環境,生活和工作環境等)來滿足外商的需求(我們除了 ISO 各標準外,還不能忘記 ISO8000 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最后,則是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有國內專家指出,國際環境和國內 政策的利好只是外因,提高我國企業外包服務能力,關鍵還在于企業苦練“內功”和增強服務意識。 目前在國際上,通過專門展會來為國際外包服務,通過溝通發包方和外包方來深化國際分工與合作,已經蔚然成風。 鑒于我國加工貿易的規模和承接軟件外包的良好起步,借鑒國際經驗,舉辦外包論壇、展示等商務活動來推動我國外包服務業的發展,也非常有必要。這種活動應該是一個涵蓋完整項目外包的國際商務展覽、交流、合作平臺,也應該是一個研討、傳播、應用全球項目外包的商務資訊平臺,以有效溝通發包方和中國承接外包的企業, 致力于給前來中國的發達國家發包代表團和企業排除各種困難,提供了一個了解和直面接觸和感覺中國接包實力的機會。
文章來源:中國外包網信息組
標簽:漢中 新余 淮南 白銀 電信行業 鎮江 德州 哈爾濱
上一篇:下一個被外包的會是誰
下一篇:跨國公司在華掀起辦公新革命–家庭辦公成新寵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