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惠普的辦公樓、這是通用的、這是戴爾的、這是華信的、這是東軟的……在大連高新園區內,雖然這一幢幢辦公樓,外表看似普通,可內部基礎設施卻十分先進,流動著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只見幾百名員工成排地坐在電腦前,手指忙碌而有節奏地敲擊著鍵盤,有的是在軟件編程、有的分析著銀行賬單、有的在整理財務報表、有的在跟蹤客戶、有的在進行市場分析……他們為外國公司提供后臺服務,處理著來自全球的數據,做著外國白領的工作。這里正在成為全球的后勤辦公室。
大連市的620家軟件和服務外包公司創造了145億元產值,卻沒有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耗費,讓大連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水依然、空氣清新。
沒有傳統生產產業,沒有污染和高耗能,有47項世界500強的投資項目,其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項目達到了36項,大連高新園區可謂名符其實的高新園區。“中國不應只有生產和制造的全球化,而應是生產、設計、銷售、融資服務的全方位全球化,要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承包大公司的軟件或商務流程服務,力爭從世界分工的高端奪一杯羹。”談起園區的定位,大連高新園區外資招商局局長原馳有頗多思考。
回憶起園區十年磨一劍的經歷,原馳還歷歷在目,剛開始是走出去自我推薦,談50家,難成一家,而現在是慕名而來的大企業越來越多;剛開始是步步維艱,處處嘗試,而現在已形成了BPO(商務流程外包)工作標準,大連高新園區已成為中國BPO的典范;從最初的軟件研發,逐步擴展到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等各個領域,特別是風險管理、金融分析等一些附加值高的外包業務領域;從單純的面向日本市場,逐步走向多元化,歐美業務從過去幾年的5%,增加到去年的20%,并且呈現出進一步加速的趨勢。
BPO,在幾年前還是一個新名詞,現在已成為中國開發區的新實踐,還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新亮點。除了大連外,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也都看好了這個產業模式,發揮中國式服務,成為中國BPO的領軍者。高效快捷的網絡縮小了距離,世界變得更近,這些城市技術保障、人才優勢、基礎設施完善,場地租賃及薪金開銷卻比北京和上海低40%至50%,使得它們更具競爭力和發展活力。
中國在全球化中的又一亮點
一家美國公司在本土做一個項目需要花費上百萬美金,但是在其他地區外包,這些業務由服務提供商來完成,只需要十分之一的費用就能完成。在從前,這種跨洋跨洲的服務是很難想象的,但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掃清了技術障礙,使得這種服務的轉移也成為現實。目前,BPO服務的提供涉及金融、保險、醫療、人力資源、抵押、信用卡、資產管理、顧客照料以及銷售和營銷等領域。在高成本的美國和歐洲,把這些工作進行外包,可以節省成本60%到70%,而質量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服務外包是個雙贏經營模式,發達國家的發包者,低價外包非核心業務、更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降低了經營成本;而承包的發展中國家大量引進外資、賺取外匯、增加就業,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獲得了新的市場機會。放眼世界,BPO市場是塊誘人的蛋糕,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研究數據,目前全球服務離岸的潛在市場規模已達4650億美元,到2010年潛在的市場規模可望增長到6000億美元。先行的印度掘取了這一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現在中國、愛爾蘭、菲律賓、俄羅斯、波蘭和以色列等國是外包市場的后起之秀。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300億美元的軟件市場,而且中國勞動者的計算機和數字技能非常扎實,再加上中國已經大力發展了轉換改造、技術整合和貫徹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等各種專業技術,基礎條件進一步增強,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軟件外包中心。從軟件外包再到全面的服務外包,可以使中國成為一個服務業大國,以配合中國在制造業上的地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說,能否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決定我國能否跨過為發達國家“打苦工”的階段,將決定我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根據制造業的價值鏈的“微笑曲線”,這條曲線中間凹下去的部分,也就是加工組裝制造,其附加值、盈利性較低;兩端上翹的是附加值高的部分:前端的研發、原材料采購、設計和后端的品牌營銷、渠道管理、售后服務、物流管理、金融服務。那么中國也應向兩端服務業邁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從全球化產業鏈中獲得更多的價值。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指出:“把軟件業作為服務貿易的突破口,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商務部已啟動發展服務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即在5年內,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元,建設10個服務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國公司將部分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養1000家承接服務外包的企業。使中國緊跟全球信息和通訊技術業的腳步,成為世界外包大國。
中國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后勤辦公室,這無疑會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許多專家也預測到了這種轉變。
身處BPO第一線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認為,世界越來越平坦,中國有更多從事服務業的機會。中國過去20年把許多中國制造的產品賣到全世界,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上億人口的就業機會,但那主要是面對中國農村進城的青年。目前,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有300萬,居世界第一,他們的就業選擇顯然不是制造企業中的生產線,而中國BPO產業的成熟將會給國內帶來大量軟件設計、IC設計、財務處理、法律咨詢、股票分析、保險等一些高層次的就業機會。事實上,目前在大連,戴爾、埃森哲等公司員工均超過了1000人,IBM、惠普的員工超過2000人,東軟集團的員工超過5000人。
發展中國服務,符合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對就業拉動作用大的產業特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分析說,服務業單位GDP用電量僅為第二產業單位GDP用電量四分之一,發展服務業有利于突破資源約束瓶頸,減輕環境壓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城市功能和綜合實力;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有利于優化發展環境,降低交易成本,推進“和諧創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有利于促進科教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和生活水平,實現充分就業,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啟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中國要想取得更多的世界服務的份額,還需要發掘潛力,從人才、觀念、信用、語言等的差異需要補足差距。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提出加快發展我國服務外包業的五大措施:進一步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政策體系和出口體系;加強軟件出口的基地建設,優化中國軟件出口區域的布局;積極籌建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中介機構;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整體形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