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服務外包業在近一年來得到了許多利好政策,而其中培訓補貼就是較為重要的一條,企業每新錄用1名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從事服務外包工作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國家就將給出不超過4500元的培訓補貼。并且,在最近出臺的《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中,服務外包產業也被視為接收大學生就業的一條重要的新渠道。但是,在這樣的機遇面前,競爭也就此展開。
對手來了 大連向黑龍江服務外包市場進發
大連顯然想抓住這樣的機遇。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早在2008年9月就已轉設成為普通高校,但是學院將揭牌儀式拖后了半年舉行。5月19日,這家學院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并且還道出了學院轉設后將主要面向服務外包領域提供人才服務和科技服務的想法,目標直指東北三省。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辦學模式很有意思,轉設之前它是東北大學的一所獨立學院,并且是由東北大學的校辦企業——東軟集團與東北大學共同孕育的。這家信息學院的產生也完全是順勢而為,東北大學校長赫冀成告訴記者,2000年他與東軟集團的董事長劉積仁在開會時有過一次談話。赫冀成認為IT人才在數量上已不能適應市場需要,急需辦一個有特色的IT人才培養院校。而且,中國要從人力資源大國發展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單靠國家投資辦學也是不夠的。而劉積仁則認為面對全球服務外包業務向中國進行大規模轉移的歷史機遇,中國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服務外包和軟件人才,高等教育就是培育人才的主要途徑,創辦信息學院可以成為東軟發展服務外包業的一項戰略投資。
那次談話之后,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就誕生了。9年過后當這所學院轉設為普通高校時,東軟也成長成了中國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最大的離岸軟件外包提供商。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建在大連的軟件園中,學院周圍云集著300余家國內國際的IT企業,而這家學院也已成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學習氛圍,令學生無論是就業還是適應工作環境都獲得極大的裨益。
目前,大連正在全方位地向黑龍江的服務外包市場進發。據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很看好黑龍江的生源,轉設之后首次招生就打算在黑龍江招收103名本科生,而這個數額也是除遼寧省之外,他們在外省招生的最大數額。另一邊,這家學院的投資方——東軟集團也與黑龍江的7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每年這個集團都會吸納大批黑龍江的服務外包人才到大連就業,并且這個集團還計劃在5至10年內要與我省三分之二的學校簽約。據業內人士透露,我省一些單位的服務外包項目也被東軟攬入囊中,一下就拿走了幾千萬的單子。
人才走了 我省服務外包人才邊培養邊流失
面對服務外包企業在人才方面的急迫需求,黑龍江又采取了哪些相應的措施呢?
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張民告訴記者,省教育廳早在2007年下發了《關于加快黑龍江省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培養培訓的通知》要求選擇基礎較好的高中等學校建立5至7個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每個基地年培養本專科服務外包專業類人才不低于300人,完成崗位培訓要不低于500人次。為了讓服務外包企業盡快獲得人才,《通知》還要求部分高校對計算機類專業進行適當調整,按照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培養方法,進行相應課程體系的引進和改革。然而,服務外包的人才總是在邊培養邊流失。
哈爾濱理工大學的軟件學院就是其中的一個省級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院長劉勝輝告訴記者,哈爾濱理工大學的軟件學院是2003年建立的,2005年就有畢業生了。然而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只10%留在了本地,其余的都被青島、大連、北京等地搶走。原因就是我們的服務外包企業太少、規模太小;規模小能承接的業務就十分有限,承接業務的有限又導致了崗位需求量小和工資水平低,因而難以留人。幾年下來,黑龍江變成了一個服務外包的人才輸出大省。今年我們軟件學院又將有300余名畢業生,其中一半都被外地企業要去實習了。
劉勝輝曾對軟件服務外包行業及產業需求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他認為當前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層次結構、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而高校又沒能從服務外包企業得到明確的人才需求指向,這也導致了學生在本地就業困難與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嚴重缺失的矛盾。
在這方面,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黃虎杰也深有同感。黃虎杰說,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難以配套。上回大連開發區帶著眾多服務外包企業組團來學校要人,并且是帶著紅頭文件來的,文件上面將畢業生去大連工作的基本工資、安家費和住房補貼列得清清楚楚,數字很誘人,畢業生拿著紅頭文件去工作,這一切就可以兌現。但是類似這樣的政策,我們這里就沒有。今年哈工大軟件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大概將有440余名本科生和320余名研究生畢業,這個數按理應該能滿足地方服務外包企業發展的需要,但是人根本留不下。
襁褓中的產業急需呵護 學校與企業應該實現真正的無縫連接
而在企業看來,人才外流與企業發展是一個循環性難題。樂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薛楊認為,我省服務外包企業產業規模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人才,而留不住人才又是因為企業規模過小的問題。
薛楊說,大連在10年前也與我們面臨著相似的情況,但是10年間因為政府的扶持,大連已在服務外包業居于國內前列。產業的發展和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產業的發展可提升教育的層次、更新教育的內容;而教育是為企業輸送人才的支撐體,沒了這個支撐體,產業也無法得以發展。從目前來看,學校與企業還不能達到真正的無縫連接,學生畢業往往要經過半年或一年的培訓才能真正上手干活,而培訓的投入又使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畢業生們又往往在企業接近了半年或一年的培訓后就跳槽走人,這使得企業在發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而隨著校企合作的越來越緊密,企業的培訓任務也越來越重。黑龍江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雷國華告訴記者,實行校企合作后,學校對雙師型隊伍建設的要求很高,系里要求40歲以下的老師都要到企業中參加培訓,每年每個老師都要在企業中有1個月的實踐時間。薛楊說,在軟件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NET、Java等語言都是每半年到一年就更新一次,所以各種各樣的培訓總是接踵而至。
在省教育廳所做的《黑龍江省服務外包產業人才需求與培養情況的調研報告》中顯示,在調研的36家服務外包企業中,企業總員工數為6402人,企業最大規模為1600人,最小規模為15人。除黑龍江伊思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外,其它公司都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多屬股份制和民營企業。這樣的一組數據說明,我們的服務外包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薛楊認為在這樣的階段,企業最需要的就是各種扶植力量。雖然現在國家為與企業簽約一年的大學生可拿出4500元的培訓補貼,但細細算來,這筆錢也只相當于我們為大學生發的2到3個月的薪水。現在無錫、廣州等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都給出了配套的培訓補貼政策,他盼望著同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哈爾濱和大慶也能早日出臺這樣的政策。
與補貼比起來,培育造血機能更為重要。薛楊還建議我省將本地的業務拿出來給自己的服務外包企業來做。黑龍江有許多知名的大企業,比如哈飛、哈藥,如果我們本土的服務外包企業獲得了這些企業的項目,我們也可以以此作為敲門磚,打開外埠市場。
黃虎杰告訴記者,目前服務外包分為3個層次,商業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在第一個層面我們提供簡單的數據錄入服務;在第二個層面我們可以根據錄入的資料,為企業提供數據分析服務;在第三個層面我們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企業的架構提出合理的建議。隨著知識附加值的增加,利潤空間也會不斷加大。東軟集團就在十幾年里為東北大學創造了幾十個億。如果能做到后兩個層面,一切的付出都會值得。并且,服務外包企業講的就是規模效益,倘若發展得好,它將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出數以萬計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