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事關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事關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事關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問題。縣域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發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縮小城鄉差別、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大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推進縣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江蘇省東海縣是一個糧食大縣、硅資源大縣,面對資源環境約束、自身競爭優勢弱化以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各種壓力,東海縣積極探索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路徑,提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推進模式,在推進經濟轉型過程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之路。
一、堅持特色發展,力促縣域產業轉型
一是加快發展硅材料產業。硅材料產業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領軍行業,已經成為發展高端行業的重要支撐,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重點加快對硅材料相關產品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東海縣在制定并完善硅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充分挖掘硅資源稟賦上的比較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依托中材集團、晶海洋等重大項目,瞄準高端發展方向,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設,積極推進物理法多晶硅等先進生產工藝生產。目前,東海縣硅產業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科技體系支撐,先后被列為省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省星火支柱產業”、國家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全國百佳產業集群”。
二是加快發展水晶產業。東海縣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和世界水晶的重要集散地,水晶市場年交易額達35億元。圍繞做大做強水晶城,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發展規劃,不斷提升運營水平;進一步完善東海水晶標準化、品牌化體系,做精水晶珍藏品、水晶工藝品和水晶時尚品三大類拳頭產品,全面提升水晶制品的含金量”;加大東海水晶宣傳力度,深入挖掘水晶文化底蘊,在國際市場打響東海水晶品牌。
三是加快發展花卉產業。圍繞做大做強花卉產業,堅持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的思路,積極扶持有花卉生產基礎的重點鄉鎮進行區域化生產。目前,東海縣有鮮切花面積1.5萬畝,鮮切花日光溫室8000多棟,花卉產值過10億元,花卉產業已經成為東海現代高效農業的一大亮點。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花卉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積極引進花卉生產企業和園藝資材生產的企業入駐東海,延長花卉產業鏈條,力爭把東海打造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效益最好、知名度最高的花卉生產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華東花都”。
四是加快發展軟件服務外包和物流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是江蘇省重點發展的六個新興產業之一。目前與南美十大軟件企業之一的阿根廷畢萊萃克斯公司合作項目已經正式運營,總投資5億元的蘇北最大貨運市場——福爾多國際商貿物流中心開工建設。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東海縣要著力做好服務外包基地整體規劃方案,注重相關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快新秀軟件園建設,招引更多的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入駐園區,打造蘇北一流的軟件服務外包基地。積極發展物流產業,依托東海獨特的交通優勢,規劃建設航空物流園,加快建設鐵南物流園,強力打造沿東隴海線物流產業發展高地。
二、堅持綠色發展,力促發展路徑轉軌
一是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不斷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步伐。2009年東海縣成功獲批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有效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先后累計開發新產品23項,其中光伏產業用石英玻璃管”等9項產品新獲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UHP燈專用石英玻璃管”等6項產品獲批江蘇省首批重點新產品。目前,全縣共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居蘇北縣級前列。
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方面,大力發展木業經濟。依托大江木業、宏楊木業等重點企業,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后的木屑、邊角料及枝丫等,變廢為寶,加工制成細木地板、家俱復合板、木衣架、活性炭等優質產品,拉長木業產業鏈條,加快打造蘇北重要的木業基地。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依托境內豐富的稻麥秸桿資源,支撐總投資3.2億元的龍源生物質發電項目。該項目年消耗秸桿20萬噸,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可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實現利稅1000余萬元。
三是加強環境監督整治。2010年,東海縣獲得全省24個建制縣生態環境綜合評比第一名。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必須堅決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采取疏堵并舉策略,集中供電、公安、工商、國土等部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酸洗石英砂、小石英、小拉管等五小”企業整治活動;同時,規范引導符合條件的酸洗企業進入環保設施齊全的專業小區,實現企業集中進區。
三、堅持智慧發展,力促發展理念轉變
一是以一流的人才隊伍推動智慧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以人才作支撐。要注重培養人才,加快培養一批科技帶頭人、高技能人才和高層次企業家隊伍。大力引進人才,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結合起來,把承接資本轉移與承接人才轉移結合起來,招引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急需人才。用好人才,通過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流動、激勵和保障的政策體系,加大財政對人才工作的投入,鼓勵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創業基金。
二是以不斷提高的領導能力引領智慧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也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的能力、作風跟著轉型。必須以干部能力水平的大提升,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引導廣大干部不斷開闊眼界,廣泛汲取一切有利于擴大視野、開拓思路的新知識,做到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把握形勢、謀劃對策,努力在復雜形勢中把握機遇,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引導廣大干部不斷增強悟性,堅持多看、勤思、善悟,并持之以恒,不斷提升應對困局、破解難題、推進發展的能力。引導廣大干部不斷提升手筆,善于抓住牽動全局的重要工作和事關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決策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工作成效經得起群眾的評判。
三是以科學的考核辦法保障智慧發展。2009年,東海縣從各鄉鎮、各部門的實際出發,首次采用個性化考核,探索建立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相結合的綜合考評機制,實現了督查考核辦法更加科學、合理,督查考核結果更加真實、可靠,廣大干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個性化考核辦法,引領全縣上下奮力開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