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下,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一種標識,然而在全球方興未艾的外包業務,使一個充滿商機的巨大市場展現在人們眼前。由鳳凰網舉辦的影響力•鳳凰網談”4月26日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商務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參事李慶云、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副司長林哲瑩,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等和數十家服務外包巨頭共同做客鳳凰網,就中國經濟轉型與服務外包”進行深度對話。
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論壇上表示,在服務外包成功的地方,往往有全球華人支持,這方面獨特優勢要發揮好。以下是張燕生發言實錄:
魏建國:通過李參事給我們的介紹,這次調研確實對我們整個國家的服務外包,做了一個很詳細的分析,也使我們進一步開展服務外包增強了信心,特別是他提到,今年是我們整個國家轉變發展方式重要的一年,如果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加工貿易,我們解決了我們的農民工問題,我們通過服務外包來解決我們的大學生問題,通過服務外包來進一步發展我得到產業優勢,我覺得都對我們下一步的整個服務外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參事也提到,這次服務外包中兩個突出的問題,一個就是我們各個城市的發展,怎么同服務外包城市的格局怎么和服務外包結合,第二個是高端人才的缺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我想我們張燕生所長也很有意見,我們請他發表意見。
張燕生:謝謝,前面幾個專家講的,我聽了以后非常同意也很受啟發,我想解決剛才魏部長提的兩個問題,主要的著力點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要發揮中國獨特的優勢,剛才魏部長講到說弗里德曼講到地球是平的,去年世界銀行出的報告,經濟地理的概念講的地球是平的,地球是不平的,我們講到服務外包的時候它是扁平化的組織,你要講到空間的時候仍然它是高度集中的,去年世界銀行的報告中間有三個很重要的觀點,也就是地方不在大,集聚就行。
第二個就是人才的特性是扎堆的,有人才更能夠吸引人才,沒有人才的地方人才是不會去的,第三個就是我們的通訊和運輸的科技革命,最后導致了一個區域,就是我們叫城市帶,就是本地化的發展,我們講的是一個小時經濟圈這么一個概念,那么在這個方面中國的獨特優勢是什么呢?首先來講,我就覺得在我們承接服務外包方面我們有東中西上中下三軍,來承接我們的服務外包,也就是我們在東部地區,我們有大連,我們有南京,我們有深圳,我們有很多在這個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商業聯系的這些城市,從中部我們有武漢,這樣一類的中部城市,在西部我們有成都這樣的,在服務外包的承接方面非常優秀的,我們把我們的區域再放大一點,我們會發現,我們在空間上的另外一個更大的一個圈,我們發現我們有兩岸四地,我們有香港的財經,尤其金融的服務外包的人才市場,而且我們有臺灣的尤其是今年的ECFA構成的,臺灣在IT領域的制造管理方面的人才,我們在歐洲有跟澳門長期建立的的協議,我們做好兩岸四地的服務外包合作協同。
第三個就是從全球角度看,在服務外包成功的地方,往往有全球華人支持,在美國的硅谷,我們會發現,現代服務業的中心城市,都集聚了大量的華人,所以我覺得這個方面獨特優勢要發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