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王海良,Chatopera聯合創始人CEO,微軟人工智能最有價值專家(MVP)。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加入IBM四年,先后工作于軟件開發實驗室和新技術創新大學,從2016年開始在新創公司工作,曾任三角獸AI算法工程師和呤呤英語AI產品負責人,負責智能對話系統研發,著有《智能問答與深度學習》。
從一個熱愛編程的少年,到一個開源世界的貢獻者,創業道路上的披荊斬棘,王海良向我們詮釋了這個時代的極客精神。以下內容為王海良的自述,整理時稍有改動。
主持2015年Node.s Live北京站活動
1 探索:恰同學少年
故事的起點還要久遠一些,記憶中總有有那么一些珍貴的瞬間,亦或細小不經意的時刻,卻指引了未來的走向。
大二去飯堂吃飯,瞥見二層的轉角處有個關于IBM的招聘廣告,赫然寫著停止為平凡工作,開始與傳奇同行,像一道閃電在擊中了我內心深處。之前也有學習編程、參加比賽,但這次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習軟件編程工作的價值。室友看到后調侃說,其實它根本不會理你,但我內心深處懷著對停止為平凡工作的認同,立下了想要加入IBM的志向。
當時IBM剛剛發布智慧地球戰略,碰巧我所在實驗室導師計劃正在做一個基于RFID的定位系統的課題,需要實現軟件和硬件結合的原型系統,我幾乎投入了全部時間在上面。幾個本科生,沒有什么基礎,一邊跑中發,一邊寫軟件。我主要是做軟件,還用這個項目加入了第二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了自學了幾門編程語言和很多其它編程知識,熬夜、翹課,甚至導致掛科。大二暑假的時候也沒有回家,而是在實驗室住了半個月。
北郵實驗室眺望西山夜景
自學走了很多彎路,參加工作后,我才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快速入門一項新技術的方法。期間曾給人留下了不善于言談的印象,之前的我并不是這樣--因為沉迷開發軟件,腦子里時刻裝著一些異常,思考著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問題,或者編程框架的設計模式,算法的工作原理。可以說,軟件編程改變了我的性格。
伴隨著創新項目的結題,從大三開始我很積極的參加技術社區活動,當時班里的同學并不熱衷這些,很多人研究保研、出國,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異類,為此還專門看了格拉德威爾的《Outlier》(異類)這本書,《Outlier》也給了我很大影響,書中最為人知的發現就是一萬小時定律,作者用他的研究證明,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個時候我明確了自己的未來規劃:1萬小時,成為一個職業軟件工程師。至今已有十多年過去了,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及可以將人分為三種類型: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自燃型的人,在他周圍沒有任何督促,他自己就能熊熊燃燒。我覺得我是一個自燃型的人。
2 蛻變:與傳奇同行的日子
大三暑假,IBM云計算部門招聘實習生,從事云計算物聯網軟件產品的售前技術支持。在學校實驗室里的工作經歷,讓我順利地成為了該崗位實習生,負責結合當時IBM的新技術應用到傳統行業。2011年畢業后,我正式加入IBM成為了軟件工程師。IBM主要服務于世界500強,我的工作崗位是研發,同時在銷售或客戶的支持上也有接觸,期間的工作經歷讓我對IBM的企業文化感同身受--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也讓我能夠更好的理解《基業長青》的一些理念,比如企業應該建立良好的制度、一個優秀的組織可以不斷的創新,做出好的產品等。時至今日,這些文化理念對我也是影響頗深,受益良多。創新、誠信和負責的價值觀,在之后我的創業團隊里生根發芽、根深蒂固,并以不同的形式去踐行這些理念。
在IBM美國實驗室工作期間游覽殺死惡魔山
2014年以后,人工智能就已經很成熟了。2016年,我便從實驗室里面走了出來,打算將人工智能與商業場景結合,從業務流程引擎的實現轉到了智能化的服務探索,尤其是人機對話系統,我想做一個基于自然語言的業務流程引擎,讓機器更懂人。
在大公司里面創新是會受到較大的阻力,經歷了內部創業項目的推動不利,我轉而希望能加入一個創業團隊,更快地加入到這個正在發生的、改變這個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辭職信里,我寫下了:Would you capture it or just let it slip?
3 創業:跋山涉水兩肩霜花
真正意義上走上了創業這條路,是以加入呤呤英語為起點。2016年,當時我和一個構建了中美兒童社交網絡的創始人Don聊得融洽,彼此認同對方想法,便決定加入其中。Don研發出的產品已經覆蓋了數十萬用戶,理念是讓中國小孩在游戲化的場景中與美國小孩互動,寓教于樂。但由于時區的差異,往往是中國小孩今天發了一個消息,過了12個小時或者是更長時間后才得到回復,聊天體驗相當不好的。我意識到,這里有很大需要空間使用聊天機器人進行改進。
兒童英語聊天機器人做了一段時間,完成了產品預研后,我加入了另一家專注做聊天機器人的公司--三角獸,為多家大型互聯網公司提供閑聊等對話服務。三角獸有比較大的研發團隊,我加入的時候剛剛完成B輪融資,業務快速擴張,在技術上有巨大的投入,更多的研究,在三角獸的工作經歷是我作為軟件工程師最開心的,在比較大的團隊中依然保持創業文化,讓整個公司蓬勃發展。
在三角獸做了一年的算法工程師后,為了挖掘自己的潛力,我打算自主創業,和已經認識兩年多的張凱、向宇談起這個想法得到認同。2018年6月華夏春松成立,并確立了Chatopera產品線做企業智能客服系統的全解決方案。我們三位聯合創始人累積的從事軟件工程師的時間有30年,而且都與企業IT研發相關,由于缺乏市場、銷售和融資經驗,過去的兩年如履薄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我們有了產品、用戶,完成了一輪融資,在客服系統解決方案中逐漸有了知名度。那么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
4 開源: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這一路上做技術走來,我很喜歡開源,注重培養自己的分享精神。和華夏春松的合伙人、投資人的結識都是因為我們能聊到一起,聊什么呢?開源項目、開源代碼。大家有利用新技術去支撐新的商業模式的共同愿望,就hitoff了。找客戶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開源了自己做的產品大量代碼,配合發布大量文檔,同時做在線培訓課程、撰寫博客,向開發者傳授我們的技能。好的開源項目不是只發布代碼,而是運營開發者社區。
2019年參加開源社舉辦的中國開源年會
很多不了解開源的人也不理解我們的做法。我們大多使用開源、免費、還商業友好的Apache v2.0和MIT軟件許可證。那為什么我們選擇這樣的方式呢?
我參加的第一個開源項目是OpenStack,從中我了解到開源項目的重要運作方式、原來開源的技術是這么先進創新,而且是與不同公司的工程師一起合作,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公司中間是相互競爭的。開源社區是一個聚集人氣的地方,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才能做出好產品。產品市場足夠大,競爭對手也可以成為親密合作伙伴。2015年,我著手運營Node.js北京社區,舉辦了二十二次線下分享沙龍,同時也協助其它主辦方開展開源活動。從只關注自己的技能的開發者變成了組織者,幫助很多人提升他們的技能,幫助他們認識更多社區朋友,包括像微軟開源、開源社等。BJ NodeJS Club成為了一個學習和交流氛圍濃厚的圈子,深入的交流讓我更了解不同人的所思所想,給了我更多勇氣去直面自己的理想。
某次Node.js社區聚會,當天氣溫近零下30,擋不住熱情
那么開源的意義幾何?為何開源會成為大公司爭先恐后投資的方向?我的回答是:開源幫助軟件開發者以最低成本、最快方式研發出用戶喜愛的產品。和已經成熟的商業軟件相比,剛剛開源的開源碼會有很多問題,但是藉由銷售成本極低、渠道足夠廣,開源軟件也會有它的用戶,這些需求和銷量不高的訂單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使創業公司活下去,并得到逐步優化的機會,直至成熟,以一種理論作為依據的話,沒有什么比長尾理論更適合這里。同樣的,大公司選擇開源也是因為開源這種方式能最快的使軟件達到成熟。但是任何開發者,要辯證的看待開源,開源對開發者也造成傷害,這就像《三體》中,大神級文明是留下自己的死線,死線蔓延成為黑域,黑域的出現擊垮其它文明的意志,當宇宙被黑域覆蓋,宇宙坍塌,任何文明都消失,重回零點,一旦釋放死線,這個文明除了提升自己的速度,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它也要逃離自己身后的區域。要開源就要一直開源下去,而且是不斷增強開源的行動力。春松客服是我們推出的面向中小型企業的開源智能客服系統,Clause是我們做的開源中文語義理解系統,包括我們開源的其它項目,其實我們是在和自己賽跑,我們害怕做不出來用戶喜愛的產品。
5 逐夢:努力創造長期價值
2018年底,我和朋友合著的《智能問答與深度學習》出版了,在豆瓣、京東上,這本書依舊保持著98%的好評率。為了寫書,每天早上喝一杯咖啡后上班去,下班后晚上9點到家在床上在躺一會兒,到10點再喝一杯咖啡,寫到凌晨2點,第二天起來再喝一杯后上班,與同事開完會后也是繼續寫書。這個狀態持續了一個月后,身體開始受不了了,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白頭發。
作者團隊,左起王海良、陳可心、林旭鳴、李思珍、李卓桓
寫書期間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的鄭柳潔女士多次溝通,起書名時,出版社認為:書名應該緊跟熱點,比如TensorFlow,Python。不然人家怎么能搜索到你?但我想:靠熱度,大家現在去搜,然后過了幾年就沒人搜了。還是寫一本經典的書籍比較好。思來想去,決定用《智能問答與深度學習》作為書名,這背后是我一以貫之的觀念:努力創造長期價值。
《智能問答與深度學習》掠影
2020年,Chatopera在春松客服和聊天機器人產品上已經完成更多更新,服務更多企業客戶,在開源軟件、云服務、私有部署服務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以工匠精神造開源軟件,從開源社區中學習,貢獻到開源社區,助力企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沒什么奧秘,就是依賴大量數據做概率計算,樣本空間足以覆蓋一些小概率事件時,就可以取代大部分人工,我們做的產品更希望是輔助人,代勞那些重復的工作。佛陀開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歡迎大家聯系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