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暴富的時代,百萬富翁可以說到處都是,馬克吐翁筆下的“百萬英鎊”可以讓人瘋狂,我的百萬卻買不起和諧社會中大都市的房子。不過這些錢來的很普通,所以我想寫出來,與和我一樣同為普通人的朋友們分享。
我今年30了,本科畢業7年(普通高校),生活在廣州周邊的一個富裕的小城市。我是個很普通的人,薪水普通(民營企業中工作,今年才到經理級), 長相普通(所以一直沒女朋友),家境普通(老爸是個工程師),現在有部10多萬的車,一套房,一個鬧市中的門面,若干基金、若干股票、若干期貨,加起來大概200萬左右吧。
2000年7月,我從某非知名工業大學畢業,自動化設計專業本科。但工作很不好找,一是專業比較冷門,二是學校不夠知名,更重要的是我的表達能力不太好,當年口吃比較厲害,現在我的語速還是比較緩慢,一著急就有些斷斷續續。后來我看杰克•韋爾遜的自傳才知道,他也有些口吃,他媽媽這樣安慰他:口吃是因為你的大腦反應太快,語言跟不上。當然也有幸運兒,有個同學進了北電,剛進去的月薪就是1萬。這在我眼里是個天文數字。
9月份的時候,我進了本地一個民營企業,做售后工程師。面試我的經理說選擇我一是因為我是本地人(96年我就隨父親到了這個城市),二是因為我很踏實,適合在技術領域發展。
說我踏實,這點我也比較認同,我做事比較周密細節,但骨子里,我還流淌著湖南人敢闖的天性。補充一句,我是湖南長沙人。在大學里,我就把歷年積蓄的壓歲錢,投資一個老同學開礦泉水公司,3人入股,我不需打理,占30%的股份。公司開到2000年底,略有盈利,但很難做大,后來我就退了出來,本金加分紅共計5萬元,略賺。呵呵,這就是我的第一次投資。
小時候的我,屬于頑劣和好吃的類型。那時候流行養蠶,家里人有時候會給個一毛兩毛的零錢讓我們買桑葉,我全用來買韭菜絲吃。然后從表姐那里偷點小葉子喂我的蠶。別人的蠶白白胖胖開始吐絲,我的蠶越養越小還是黑色,居然也結繭。
我還總站在胡同口的羅娭姬(奶奶)那里看她炸油餅,看的口水都隨風飄起,最后她實在不忍心,就送我一個。那時候我是個卷毛小胖子,比較可愛。
我還總站在胡同口的羅娭姬(奶奶)那里看她炸油餅,看的口水都隨風飄起,最后她實在不忍心,就送我一個。那時候我是個卷毛小胖子,比較可愛。我還些多動癥,上課最喜歡把前面女孩的頭發綁在椅子上,然后盼下課起立。所以在家人眼里,我長大后的前程堪憂。
剛進去這家企業的時候,我月收入2K多。吃住在家,走路上班,廠里有工服,所以開銷基本為零。我有些孤寒(粵語中小氣的意思),但僅僅對自己。過年回長沙,我給爺爺奶奶各封了個1800的紅包。
01年的時候,我的試用期過了,月薪3K5,并開始四處出差。我們廠生產某種設備(抱歉,如果說明是什么設備,那肯定就知道廠的名稱),每套價格都在百萬以上,因此售后服務很重要。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四處救火,客戶一個電話,我就得啟程。而廠里這塊的專業工程師就我和我的師傅,所以一年中,大半年在外地。單位每天給我補助250元,含吃飯、住宿,交通費實報實銷。很多出差的朋友應該都接觸過這種補助形式吧,反正你吃飯住宿后剩下的錢就是自己的,你住五星的也可以,超出費用自己出嘍:)。我的原則是,出差去外地,先找同學、親戚蹭住。如果沒有,就住條件一般但還算安全的招待所。在蒙古我還住過蒙古包之類的。這里我要揭下師傅的小秘密,師傅比我大3歲,人長的不錯,屬于臉皮厚口才好膽子大又幽默的情場殺手級,他出差前一般和在當地發展一個網友,順便把住宿費省掉了。
師傅前年跳槽去了一家同行,做總監,收入是翻翻了。但他總抱怨錢不夠。有次我倆通電話,剛好說到這個話題,我就問,你出差標準比我高,還不用住宿費,那錢到哪里了。師傅嘿嘿笑著說,吃飯娛樂送衣服項鏈的費用比住宿要高很多。
到01年底,月薪提到了4K,年終盤點我大概存了12萬左右。當時連通搞存話費送手機,我就存了9600元(我一個月的手機費用可報銷800元),換的那部高檔手機送給了長沙做交警的表哥(他大我幾個月,當時正談女朋友),他高興壞了,順便拿走了我的商務通。
我有個兄弟,我們叫他阿峰。他當時在深圳的一家財經公關公司做策劃總監,年紀和我差不多,月薪卻1萬多,還有提成獎金之類,小日子過的很滋潤。那一行來錢容易,所以花錢更爽快,他老板也很年輕,所以要帶領他們一起去過高檔生活,衣服穿cerruti 1881或者george armani。當時深圳西武還沒有這些牌子,他們就跑去香港買。我出差去深圳的時候,阿峰還特意帶我去他住處看了下他買了givenchy西裝,據說花了1W2,他的包據說也是意大利牌子,8K多。我對這些品牌的了解基本來自于阿峰,他不但自己喜歡,還誨人不倦。這一塊我始終接受不了,我買衣服一般去廣州的中華廣場6樓,或者天河城的7樓,所謂名牌特賣場。男裝沒什么太多變化,一百元以下的襯衣和褲子,我看不出和那些品牌的區別。
到了03年中,我存了30萬左右。錢放銀行還要加收利息稅(我不記得當時有沒有加收,反正放銀行沒意義)。我就在住處附近買了個門面,18萬,一個月租出去800元。剩下的錢,我想放到股市里。因為阿峰是做財經公關的,幫助公司上市,我以為他有些內幕。他跟我講了很多道理:1、股市風險大,引用吳敬璉說的中國的股市還不如賭場;香港流傳中國的股市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是朱市。等等。2、他負責過一個**股份的上市企業,那個老板每次去深圳,每餐都要吃鮑魚。阿峰反問我,一個國企的老板餐餐吃鮑魚,這個企業有希望嗎,你知道什么叫投資價值嗎……聽得我一身汗,那個**股份上市后一路狂飆。我找阿峰,他氣呼呼的說,中國的股民都是用腳投票。我就他一個懂點的朋友,就死磨硬磨要他給點建議。他就說了下茅臺這個企業,說他們供不應求,有什么原地域保護,企業很有錢之類的,他最后說賺多少不知道,但虧的可能性比較小。順便補充下,阿峰自己堅決不炒股,他說他接觸的企業基本讓他寒心。我當時就把10萬元放進去了,當時30多元一股。
04年,家里開始著急我的婚姻大事。我所在的廠,嚴重的男多女少,我又長年出差,根本沒什么時間去培育感情。這一晃一晃,轉眼我就27了。本來我還不著急,可家里總這么念叨,我只好試探性的環顧左右。女人不像衣服,跑到商場里就有,得發掘得找機會還要有緣份,可我身邊要么就是20歲以下的廠妹,要么就過了30。符合我心理區間的好像被蒸發掉了,我現在才知道計劃生育的好處,我們那代可是生育高峰期,好東西都得搶。長輩介紹,朋友引薦,不是落花無意就是流水無情,到了后來我算明白這個道理,好女人就像愿望,你越著急祈禱就越不出現。我就打算筑巢引鳳,把房子先搞定。恰好公司又有補助政策,于是我就先把精力放到筑巢這塊來。房子屬于公司集資,138平,沒有電梯,4樓。我只要交18萬,我找老爸借了8萬元,去樂從買的家具,全屋家私才花了2萬,還帶電器。
05年我的月薪加到了6千,也提到了副科級,但還是要經常出差。而且越出越遠,越走就越北,家里人經常委托我帶新疆的大尾巴羊的羊腿。什么北疆的喀納斯,南疆的伊寧,我自我安慰算免費旅游。還是很節省,蒙古包也去住,男人嘛,睡哪不是誰。我給自己買了戴爾的手提,配了無線網,買了MP3,數碼相機等,學工科的,對數碼這些玩意也比較喜歡,但我一般買水貨,一般到海印電器城淘。年初把駕照給拿了,到了年底,看看手上有些余糧了,就想把部車,年底回長沙時用得上,而且可以把爺爺奶奶接過來(結果把爺爺奶奶給辛苦得……)。看了很多評論,選了凱越,包牌15萬5。(慢慢有些權力,所以也有些額外收入,也不是很多,這里就不透露數字了,出了些股票,手上還余點錢)。年底開車回家,參加中學同學聚會,有點小成功人士的感覺。這里可能很多人笑話我,不就一部經濟車么,至于嗎?我也是心里有點得意,臉上沒半點透露,而且跑來跑去,全做司機了。好在剛開車,特有激情,也不覺得累。可惜當年的班花次班花次次班花都有主了。
姑媽每年都去做美國做生意,雖是個小生意,但手上有些美元。有時候會給我們1、200美元,讓我們收著。老爸有時候也會給點,零零散散積累下來,也有3、4千美元。07年8月的時候,炒外匯很火熱,報紙呀電視都在講這個概念。我想放銀行也沒意思,就拿出來玩玩。先用美元換日元,然后又倒來倒去,搞到年底大概賺了10%左右,這樣的收益(考慮到風險),我很快沒了興趣。炒匯是大資金的游戲,像我這個金額的小蝦米在其中晃悠,純粹學習金融知識,所以到年底我就退出了。到了06年,到處風傳美元貶值,我就把那幾千元換成了黃金,一直捂到現在。現在算算,這部分大概上升了20%左右,大概也有個6千左右。反正也暫時不用,就繼續放著吧。
周末去了長沙,回來的時候一路大雨,到家已經晚上1點了,所以這兩天沒時間寫,見諒。
有些朋友談到,本抱以很高的希望來看這篇帖,希望得到迅速致富的真經,進來后深感失望。在這里,我只能致歉,因為我不認為普通人或者說大多數人的錢都有捷徑。有些快錢確實讓人心動,可惜這種機會屬于稀缺資源,與其夢想天上掉餡餅(這塊餡餅大得誘人且不知道把自己砸死,便宜了旁人)和玩彩票中獎的一夜暴富,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掙錢、攢錢,有了余錢再去適當理財(注意,是理財,而不是投資,二者的區別在于分散還是集中投入)。我相信幾率的存在,但不相信自己有這么好的運氣:)
處于窘迫階段的普通人,談理財觀更不如談消費觀。最近有個廣州工作的女同學給我很大啟發。02年的時候,她和她BF(后來成了老公)在街頭散步,從石牌到崗頂,看到路邊的房子,就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能擁有一套房子該多好,哪怕是二手的。當時兩人還住在石牌的城中村里面。她倆都在銀行工作,待遇比較穩定,當然也比較高。04年按揭買了套房,06年她懷孕在家休息,就買了基金。30萬進入,一年后成了96萬。同學聚會時,她老公也來了,開的是別克。從外表看,她應該也算小康家庭了,有房有車有LV包,但我注意到,她實際消費也很節省,有些高檔衣服,那是“當家服裝”,因為畢竟生活圈高了。不該花的就不花,該花的費用,還是舍得,這點和我的消費觀一致。自己在家做飯,踏踏實實的生活,總有一天,面包會有的:)
說到該女同學,補充個小插曲。到了今年6月份,該女同學給我打電話,語氣幽幽,說她做了錯事。我按照流行的觀念來理解,以為她出軌了,遂好言寬慰。結果她說她又投資購買了一套珠江新城的房子。在廣州的朋友應該知道,珠江新城的房價有多高了。我初步一算,那是幾百萬的玩意哦,于是明白了她明著幽怨暗藏得意的心境,如沒有我們這些同學的仰慕,錦衣夜行是多么的無趣啊。我很識相的表達了對他們生活的仰慕之情。
記得9月份的《三聯生活周刊》和《南方任務周刊》,封面故事都是關于理財的。在這個“物價像胡子一樣漲,工資像眉毛一樣漲”的時代,眾生百態,讓人眼花繚亂:深圳有上千部的士停開,司機去炒股了;麗江花園的部分業主辭職出來專職炒股,標題是“山腰中的財富:欲望和恐慌”,其中有個人準備把全部的資產翻兩番再收手,他認為“命運在自己手中,自己一定能從股市全身而退”。所有人都相信總有人接最后一棒,而那個人不會是自己。我看問題可能比較悲觀,自認智商平庸,姿色平常:),想老天也不會特別垂青我,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該省的就得省,該努力的就得努力。
補充一些我從媒體看到的信息:“97回歸”前,香港社會投機思潮彌漫,除炒樓外,的士車牌、郵票、磁卡什么都炒。當時香港市民普遍存在3種心態:不務正業,炒比打工好;賭徒心態,“一票定輸贏,贏了就發達”;還有挫敗和失落感,認為辛苦工作賺錢不如投資者多。“回歸前夕,香港樓市達到一個無與倫比的高潮,房價炒得如此之高,最后民眾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在買房還是搞投資了。他們看到的是每隔十幾天房子都實實在在的漲價,炒樓花、賣樓號就能賺大錢,幾乎每一個港人家庭都加入按揭購房的隊伍,并對后市充滿信心。”,政府出臺6項金融措施,希望控制飛漲的房價,其結果是無法壓抑,反而推升。后拉的結果是什么,大家應該都清楚。97年10月——2002年底的5年中,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創造的生產總值還多,也超過了97年前7年因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上升而增加的財富,1/4的中產淪為0資產,直到現在,除了豪宅升近97年水平,樓市整體水波不興。
所以我個人對高企的房價不太看好。有價無市難道還不是泡沫?這2幾個月的房價下跌至少是一種信號。
關于未來,我一直都有創業之心,也有過一些考慮。我做售后工程師,和公司的業務人員接觸比較多。看到業務人員一年應酬來應酬去,一年可以掙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就很心動,打算換崗,順便體驗下“痛苦”的應酬生活。父親是堅決不同意,他自己是工程師出身,公派去意大利留學,也去過德國瀏覽,是技術至上論者,從大處講是篤信技術是立國之本,從小處說是認為家有千斤不如一技在身。為此我還與他辯論過,用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來游說,但他老人巋然不懂。后來師傅跳槽,我一個人頂梁,滿世界出差,而且差是越出越偏遠,以致婚姻大事都耽擱了(剛開始他們還直接當我面問及是否有女朋友,后來則用哀怨的眼神打量我。我只好用這個借口來給他們寬心),父親有點后悔當初的決定。創業是個需要機緣的東西,項目、團隊、時機、市場等等,缺一項都會走很多彎路。
最后給自己現在合作的網站插個廣告:www.uplife.com.cn 優派生活網 我們的物質生活社區,優雅有優惠,省錢更賺錢 。 從記賬開始,分享購物的心得,生活的技巧和理財的知識,期待優派生活網能給大家帶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