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域名解析(DNS Lookup):
這個沒什么好說的就是把域名解析到指定IP地址的服務器所需要的時間。
2 創建連接(connection):
創建一個Tcp 連接到服務器或代理服務器所需要的時間,如使用的是https鏈接這個時間還包括SSH握手過程。通常在HTTP頭中使用keep-alive 連接以避免重復連接到web 服務器的開銷。
3 發送請求(Send):
發送HTTP請求消息到服務器所需的時間,所需時間取決于發送到服務器數據量的大小,一般包括 http頭信息、post信息(post請求)、get數據(get請求) 、cookie等。 典型的如上傳文件時發送數據的時間會比較長。
4 等待響應(Wait):
請求發送到服務器后等待服務器響應的時間,一般是數據在服務端的處理計算時間和網絡的延遲所需的時間。
5 接收數據(Receive)
服務端響應內容傳輸到客戶端所需要的時間,此值將取決于返回的內容的大小、網絡帶寬以及是否使用HTTP壓縮。
總結
當然瀏覽器的實際處理過程比上面所描述的要復雜的多,瀏覽器還會做些其他的工作,比如檢查緩存是否可用什么的。想要說的這其中的每個過程都是需要時間開銷的。了解了這些后我們也就可以理解yslow中哪些跟減少http請求相關的優化規則了。比如"是啟用gzip"就是要降低數據接收時間;"減少cookie"就是要降低發送請求時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