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連續刷屏了一個月的電視劇《歡樂頌2》成功收官,豈論口碑如何,這部劇引發的討論量對片方來說足夠喜人。在百度網頁搜索關鍵詞“歡樂頌2”,出現相關內容近 600 萬個;百度新聞搜索“歡樂頌2”,出現相關新聞近 19 萬篇。同樣的,在百度貼吧、知乎、豆瓣等論壇社區也一時涌現大量劇情相關討論,甚至內容社區領域的新晉者百度派,在歡樂頌 2 引發的內容浪潮中也有不俗斬獲。
在歡樂頌 2 播出前,百度派上就開始陸續發酵與該劇有關的內容,熱播期間,優質內容更是層出不窮。在百度派上,有關歡樂頌 2 的話題討論量已有上千條。

百度派——內容社區新晉者
百度派是百度知道在 2016 年底推出的內容社區產品,是百度旗下高質量話題討論社區,倡導年輕化、有趣性,鼓勵個性表達與分享,目標用戶是追尋有趣、樂于分享的年輕群體。
在高質量內容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乎。在問答形式上,百度派與知乎有些相似,因此不少人認為百度知道推出百度派是為了對標知乎。
然而在筆者看來事實并不是這樣。在百度派推出時,也有不少業界分析的文章,從產品定位、目標用戶群體以及戰略目標的角度闡述了百度派和知乎的差別。現在,經過半年的沉淀,我們可以從社區內容和氛圍的角度再研究下百度派與知乎的差別。
百度派的內容,目前以影視討論、趣味話題、綜藝討論為主,延展到泛娛樂、生活、校園等多領域,討論的話題和氣氛也相對比較輕松,與其目標用戶相一致。但是由于自己“高質量”的定位,因此,百度派上產出的內容同樣連結著專業與深度。只是,在兼具高質量的同時,百度派希望打造一個“更FUN更YOUNG更HIGH的內容社區”。與百度派比擬,在用戶上,知乎更側重鏈接“各行各業的精英”/“大咖”,內容上,話題討論也更重嚴肅。
以對《歡樂頌2》的討論為例,百度派上的討論內容相對輕松,任何看了劇的人都有頒發意見的空間,同時討論的內容也不失深度,關于“婚前性行為”、“原生家庭”、“社會階層”等話題,網友產出的內容十分具有互動探討的深度性。另一方面,百度派上也出現了很多有趣的話題,如:“一句話/一張圖證明你看過歡樂頌”,“打敗趙醫生,娛樂圈還有哪些美手明星?”等偏重趣味性、也更輕量化的內容。

而知乎上關于《歡樂頌2》的討論內容,就顯得嚴肅很多,相對百度派上的話題更顯沉重,很多話題也已經從劇情遷移到小眾的現實行業分析了。

如何看待百度派的未來?
關于這個問題,在百度派剛推出時也有人分析過。從用戶和分享者兩個角度來看,有人認為:對用戶而言,百度派的推出無疑讓他們又多了一個高質知識交流的主流平臺。對知識分享者而言,百度派給他們提供了新的機遇。現在,在微博、微信、知乎等平臺,成為大V或意見領袖的門檻越來越高,馬太效應明顯,對于眾多想要分享高質量知識的中V、小V甚至任何有能力有意愿分享知識的用戶來說,百度派是一個嶄新的平臺,有更多機會通過分享本身的高質知識內容成為大V,收獲個人品牌的增值。
對于這種不雅觀點,個人體現舉雙手贊成。另一方面,從百度派的定位及目標人群來看,,百度派相對知乎是一個更年輕有趣的內容社區。對于新晉的 95 后和 00 后的人群來講,他們更有個性、愛玩、有本身獨立的想法,因此,比擬知乎“塔尖式的”氣氛,他們很可能更傾向于輕松有趣、參與度更高的百度派。
從 2016 年底推出至今,相對其他的成熟產品來說,百度派還是起步階段。但是,百度派一方面抓住了內容生態的風口,產品風格也與定位人群的個性緊扣,同時依舊又背靠百度強大的流量和用戶基礎,且作為百度內容生態的一環,可以有上下游內容進行充分的增補和平臺分發。未來,百度派需要在運營端加強引導和優質內容的激勵,假以時日,在獨樹一幟的優質內容社區領域,百度派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作為新晉者也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