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行業到什么時候才能被判定為到了收官階段呢?1、行業新增用戶規模縮小,用戶紅利消失;2、競爭者數量減少,行業進入壁壘大幅度提高;3、行業格局明朗,并購活躍。
下午看到闌夕的一篇文章叫《共享單車進入最后的收官期》,這篇文章被很多業內人士分享到了伴侶圈,想來應該也是有不少人認同。
仔細看這篇文章,其實有點拉偏架的意思,間接的幫OFO說了很多好話。拋開這些細節不去討論,現在就斷言共享單車進入收官階段,恐怕有點草率。
一個行業到什么時候才能被判定為到了收官階段呢?至少應該有這么幾個特征:
1、行業新增用戶規模縮小,用戶紅利消失;
2、競爭者數量減少,行業進入壁壘大幅度提高;
3、行業格局明朗,并購活躍。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共享單車市場完全沒有出現上述情況。
首先,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遠遠沒有觸及天花板,行業新增用戶規模仍然很大。從易不雅觀公布的5月份數據來看,ofo和摩拜的月度活躍用戶均在2500萬擺布,行業top10的企業加起來,月活躍用戶也才5000萬擺布。
共享單車作為出行工具解決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這個需求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很難精確的計算,但是我們可以將共享單車與地圖導航類產品的用戶規模作對比,大概就能感知這個市場的增量空間還有多少。
同樣作為出行工具,目前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的月度活躍用戶規模都在億級。從易不雅觀公布的5月份數據來看,ofo和摩拜的月度活躍用戶均在2500萬擺布,行業top10的企業加起來,月活躍用戶也才5000萬擺布,整個行業的潛在用戶仍然多的可怕。
從運營的城市來看,ofo和摩拜全球運營的城市別離是120和100個,整個行業top10加起來進行去重之后,,而僅僅中國國內,常住人口規模50萬的中等城市就有接近300個,還有很多城市都沒有享受到共享單車的辦事,這些也都是尚未開發的增量。所以,共享單車仍然存在著非常大的市場容量,用戶紅利仍然存在。
從競爭者數量看,目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正常運營的企業超過30家,而且不停有新來者加入。從企業進入壁壘來看,當下并沒有相關政策進行限定,所以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拿個幾萬塊買些自行車來,就可以開始共享單車創業了。
事實上,雖然有少數幾家公司經營不善而被迫關閉,但整個市場仍然十分活躍,行業進入門檻極低,尤其是對于巨頭尚未進入的部分中小城市,幾乎不存在進入壁壘。
從行業格局上看,目前能夠確定的是,市場集中度在迅速提高,ofo和摩拜雙寡頭的格局已經形成。但是,雙寡頭之間的競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從易不雅觀發布的5月份APP排行榜數據看,ofo5月活躍用戶規模2537萬,摩拜5月活躍用戶規模2244萬,OFO略高于摩拜。
但是易不雅觀的數據只估算了獨立APP的使用情況,并沒有把APP之外的調用行為納入進來。摩拜在微信的入口被調用的數據,易不雅觀這份榜單的數據里是沒有表現的。

?所以,如果把摩拜在微信入口上的使用情況也納入進來,那么ofo與摩拜的競爭,可能就更加焦灼,雙方之間的比較優勢都并不十分明顯,誰領先誰,也很難判斷。
別的,行業進入收官期,一般都會陪同著大的并購案不停出現,行業巨頭為爭奪市場份額以及加強對上下游資源的控制權,都會加強并購整合,就像曾經的外賣、電商、OTO所上演的劇情那樣。但是到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目前仍然尚未出現大規模的并購。
所以,雖然兩大寡頭OFO和摩拜已經完成對其他同類產品的絕對超越,雖然整個行業增長都快到讓人不敢相信,雖然投資人已經在這個行業砸下了數十億美金,但是,共享單車離收官之戰,還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