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銀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并明確退出時間表。然而, 7 月 2 日就發生了一起一大三學生因為無力償還校園貸款,在家中上吊結束年輕生命的事件。僅僅間隔了三天,便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協融所CEO黃萬進體現,發現這樣的事情著實讓人感到心痛。網貸自己就是為中小微企業和有必然經濟能力的人們提供便捷高效的線上金融辦事。而部分P2P平臺在國家沒有出臺政策嚴禁之前,就乘虛而入菁菁校園,給部分戀慕虛榮的學生造成了過度消費而無法負擔的困境。網貸平臺不應擅自闖入沒有圍墻的校園。校園裸貸更是中國P2P網貸的恥辱,多少人被釘在恥辱柱上。
類似的悲劇從校園貸出現后層出不窮,曝光的新聞已經讓人扼腕,還有許多沒有曝光的事件,正真實地發生在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校園中。
2016 年 3 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從校園貸獲得貸款因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
本年 3 月 8 日,媒體報道廣州大二學生小菲借貸 2000 元, 3 個月后釀成 10 萬余元的事件,這是一起典型的校園貸案例。
2017 年 4 月,央視報道“廈門女大學生欠款 57 萬元絕望自殺”、“千元借款滾至 26 萬”等新聞,再次將校園貸的猙獰面目呈現在公眾面前。剛剛過去的 6 月 30 日,一位陜西咸陽的劉師傅向記者求助,說本身上大學的兒子被校園貸逼死在家中。
新聞報道中還有一張令人心酸的短信截圖:“某某某, 2016 年 4 月 23
日,以被男伴侶拋棄需要借錢打胎為由,向我司借款一萬元,利率為年率24%,約定一周為期歸還。結果到期后,惡意逾期(不還款)。當事人借款時留下裸體視頻及各位親友聯系方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由于監管不力、缺乏規則等原因,,致使校園貸亂象叢生。校園貸借貸者在受到種種脅迫之后,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唯有用死亡來尋求解脫,來控訴這個騙子行兇作惡、為非作歹的社會。
協融所p2p理財平臺溫馨提示:在校學生不適宜過度消費,因為本身沒有還款能力。貸款消費還不如學會理財,這樣對本身出來工作的人生規劃和財富辦理都有好處。

作為科技金融的后起之秀,協融所憑借著敏銳的嗅覺,抓住科技金融的發展機遇,采取智能化大數據風控,做小額優質抵押借款項目,預期年化收益12%-
18%,以1- 3
個月短期項目為主,周期短,收益高,很適宜工薪階層、在校大學生理財。協融所厲兵秣馬,不走P2P老路,自成立之日起,已經在資產辦理、風險控制、用戶體驗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