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享出行正在顛覆革新交通出行方式,CBNData《陳訴》顯示,到2018年中國僅汽車共享出行年市場容量有望由660億元增長至3800億元,其中還不包孕上百億市場規模的共享單車出行。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隨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由基礎型消費向辦事型消費升級。
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差別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目前,越來越多的共享平臺的出現讓共享經濟逐漸深入人心,其中,出行是共享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7月5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2017中國共享出行行業大數據不雅觀察》(以下簡稱為CBNData《陳訴》)。以實時打車、共享單車和分時租車這三種主流的共享出行方式為切入點,不雅觀察目前我國共享出行模式如何逐漸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和出行習慣。

CBNData《陳訴》基于共享單車(以ofo小黃車為代表)、分時租車(以EVCARD為代表)和實時打車(以滴滴出行為代表)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實時打車成熟度及滲透率最高;共享單車覆蓋場景最廣,使用頻次最高;
分時租車行業量級較小,前景廣闊。比擬一般的公共交通如公交車和城市地鐵,共享出行的通達性更強,,等待時間更短,夜間優勢尤為明顯;
在使用時間上,除去節假日因素,這三種共享出行方式的周變革趨勢大體一致,周間訂單高峰出現在早晚高峰,通勤需求占主導,周末訂單量則遠高于工作日,側面反映了共享出行滿足了人們非工作日出行放松、娛樂的需求。
共享出行正在顛覆革新交通出行方式,CBNData《陳訴》顯示,到2018年中國僅汽車共享出行年市場容量有望由660億元增長至3800億元,其中還不包孕上百億市場規模的共享單車出行。
而潛在出行需求帶來的潛在共享出行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比擬一般公共交通如公交車和城市地鐵的通達性和通勤速度,共享單車、分時租車和實時打車這三種共享出行方式在差別層面對公共交通進行了有益增補。
CBNData《陳訴》顯示,共享單車主要解決早晚高峰短距離出行的問題;
實時打車豐富且便當了城市夜生活;
而分時租車彌補了深夜公共交通的空白。
這種城市基礎設施資源的稀缺性,使共享出行成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潛在替補方案,進一步鞭策了共享出行行業的發展。
分時租車 近郊上班族的高性價比出行選擇
共享汽車從出現至今發展近18年,目前中國市場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共享汽車平臺,他們正在鞭策分時租車的發展。CBNData《陳訴》顯示,基于EVCARD平臺數據,對于近郊上班族,分時租車是性價比極高的出行方式。
而為了避開擁堵,絕大多數用戶工作日上班出發的時間相對更早,與實時打車比擬,除了存在早晚高峰以外,分時租車在深夜和凌晨仍有相當的出行活躍度,填補了夜間公共交通的空白,給深夜出行的周末用戶提供安適便當、私密不變的出行方式,此外,80后男性是分時租車的主要用戶。
分時租車用戶工作日出行更早按照CBNData《陳訴》顯示,目前分時租車大部分早高峰通勤用戶都居住在公共交通不算發達的近郊、遠郊地區,絕大多數用戶工作日上班出發的時間相對更早,集中在7點-9點;晚高峰集中在16點-18點,且晚高峰期間訂單量比早高峰高出22%。

為深夜出行的用戶提供安適性、便當型和不變的私密性由于周末夜生活豐富,用戶在周末的深夜用車需求比工作日更大。按照CBNData《陳訴》顯示,周末平均有12.6%的訂單發生在23點-3點之間,為深夜出行的用戶提供了保障。

80后男性是使用分時租車的“老司機”按照CBNData《陳訴》顯示,目前使用分時租車的男性用戶居多,是女性用戶的四倍以上。其中,最喜歡通過智能設備使用分時租車的“老司機”多為駕齡更長的80后男性。

共享單車 短距離出行和短途接駁的最優選擇
2016年,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發展速度迅猛。截至2017年3月,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總融資額達到了70億元,已有超過30家的單車品牌,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CBNData《陳訴》顯示,
基于ofo小黃車平臺數據,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健康樂活的出行方式,解決了將近80%的用戶“兩公里范圍內出行難”的需求,起到了短距離出行和短途接駁的作用,也有效地增補了中長距離出行,是消費者短距離出行和短途接駁的最優選擇。
不但受年輕人的歡迎,60后也樂在其中,更能在霧霾天為用戶提供出行時間更有保障的接駁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