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對于開發者的重要性到底意味著什么?又或者,在百度全面轉型人工智能之際,百度、行業合作伙伴以及眾多開發者的角色變革,都會成為未來不雅觀察人工智能發展的窗口。
作為 2017 年度人工智能領域最具看點的大會之一,昨天的百度開發者大會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一方面,這是百度整體戰略轉向人工智能之后的首次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也是人工智能歷經一個甲子(1956——2016起起伏伏。尤其是過去一年多以來的媒體熱炒之后,人工智能的發展標的目的在哪里?又會在哪些領域取得突破以及開發者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這個「新興」領域以及背后的技術、商業價值.....
上述問題或許并不能在此次大會上找到直接的答案,但卻為解決上述難題找到些許線索。好比,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對于開發者的重要性到底意味著什么?又或者,在百度全面轉型人工智能之際,百度、行業合作伙伴以及眾多開發者的角色變革,都會成為未來不雅觀察人工智能發展的窗口。
可以想象,此次大會頒布頒發對AI基礎能力的進一步開放,開發者、創業者、行業伙伴將如虎添翼,,讓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更多場景,創造更多價值。
正如百度副總裁、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王海峰在會上所言:從 PC互聯網時代開始,互聯網就是一個開放的生態。人工智能也應該承襲這種開放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術不但應用于互聯網,它會對各行各業有更廣泛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說,人工智能技術不但僅屬于互聯網或某一家公司,而是屬于我們全人類。因此,開放AI技術滿足開發者和合作伙伴差別層次的需求,讓人工智能技術變得更好,一起去建設屬于AI的生態,屬于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更美好的AI的未來。
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開放與產業生態
人工智能誕生于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這是一門從學術領域引出的研究課題。隨著計算機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研究也進入到一條快車道,但研究倘若沒有商業化的驅動,無論是其研究速度還是研究成果,都很難真正轉化為技術成果造福人類。
回首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半導體技術的革命當然離不開貝爾實驗室那群偉大發明家無私的奉獻,但同樣也離不開包孕仙童、英特爾等商業公司的巨大努力。從這個角度去看,只有當人工智能以及研究者們真正走出學術圈,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計算機行業、互聯網行業的時候,才是其真正崛起的時刻。
第二,互聯網給人工智能研究帶來海量的數據。當下人工智能最火的領域毫無疑問就是深度神經網絡算法的突破,而這一算法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海量數據以及廉價、高效的計算能力,這也是互聯網公司尤其是擅長數據的處理互聯網公司能夠快速切入人工智能的原因所在,縱不雅觀海表里,掌控流量入口的百度、Google,掌控社交入口的 Facebook以及掌控電商入口的亞馬遜、阿里,對于人工智能都具有不小的話語權。
第三,人工智能從來不是一個學科,但卻正在成為一種基礎設施,這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技術厘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在這個宏大的歷史配景中,沒有一家商業公司輕言可以一家獨大,圍繞每個細分行業與垂直領域,人工智能所飾演的都是底層驅動者的角色,在全新的行業分工里,有底層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提供者、有中層技術提供商,還有最直接面對客戶(消費者)的應用開發者。
過去幾年,底層人工智能平臺開放的潮流勢不成擋,Google、Facebook、百度先后加入其中。然而,對所謂「AI開放平臺」的理解的差別,差別公司在所謂「開放」上所做的事情也有諸多差別,好比 Google 、FB 的開放策略更多集中在底層算法或單點突破,與之相對的,此次百度對于開放的思考,則走了一條更具探索精神的道路。
百度的AI開放策略有哪些差別?
正如上文所言,一個完整性的AI開放平臺到底意味著什么?早前,李彥宏就曾在百度世界大會上頒布頒發開放「百度大腦」的核心能力及底層技術,這構成了開放平臺的第一階段:算法層。
此次開發者大會上,包孕感知層、認知層等在內的五大類、14項核心技術全面開放,由此也擴大了AI開放平臺的第二階段,同時也讓開放平臺更具完整性——從底層算法到主打聽懂、看懂的感知再到知識圖譜、用戶畫像的認知——這個完整的AI開放平臺能夠滿足開發者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以用戶畫像為例,目前已擁有近十億用戶畫像、千億級另外細分標簽。龐大的用戶群和豐富的數據量,為百度深刻了解每一個用戶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廣大開發者提供了更準確獲取目標用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