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等十七部委近日聯合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互聯網金融整治行動將延期一年,整改實施階段應最遲于 2018 年 6 月底前完成,對個別從業機構情況特別復雜的,整改期最長可延至 2 年,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相關部門負責監督及驗收。對此,業內從業者紛紛拍案叫好,整改時間的延長,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鞭策意義,同時也是國家監管層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包容化表現。

“整改正式延期,無論是從行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從國家監管方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凸顯了國家對這一創新金融業態的極力呵護,”
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科技集團董事長向雋體現,互聯網金融代表著未來金融辦事的發展標的目的,是拉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監管上切忌急功近利,尤其是不能因為監管這把白,而破壞了市場的競爭秩序,違背了監管的意圖。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依然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行業復雜性不停增加,這需要各地方政府監管層從大局出發,統一協調和重新定性,特別是在P2P銀行存管屬地化、平臺數據辦事器屬地化等行業爭議性問題上,地方監管層更應該實事求是,遵循市場經濟發展原則,給予市場和市場主體充分的發展空間,發揮監管促進發展的作用。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適研究中心主任楊東所說,銀行存管屬地化,實際上是給企業增加了風險,而這些風險最終也都會傳遞到投資人身上,對行業健康發展有待驗證。
事實上,自國家監管落地以來,行業良幣擯除劣幣進程明顯,各平臺也都在不留余力的推進整改,在此之下,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有數據顯示,,截止 2017 年上半年,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成交規模同比和環比數據都實現雙升,行業成交規模將近 5 萬億,除此之外,行業整體貸款余額也創出歷史新高,同比實現超70%的增長。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政府的監管是引導行業發展,只有在寬容、包容的監管環境里,互聯網金融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現如今,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增補,互聯網金融已成為大眾理財、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尤其是本年以來,國家監管紅利不停釋放,社會更是形成一股全民進軍互聯網金融熱潮。“中國互聯網金融正朝著生態化、縱深化標的目的發展,在解決了廣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創新升級,注入了新鮮活力。這也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在制定行業規則更應謹慎行之,平衡好創新與發展的關系,中國互聯網金融才能繼續闊步前行。”向雋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