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鐵杵磨針”、“滴水穿石”的典故我們都聽過,但是你會想去實踐一下嗎?比來網絡上的一個新組合,,讓大家驚嘆不已——“本來可以閑成這樣!”這“四大閑人”都來自快手平臺,他們堅持每天填海移山、磨針穿石,這種平民的幽默,成為演繹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民間行為藝術。不少網友被這些執拗又簡單的行為打動,體現“很想看到他成功的那一天”。

“滴水穿石”出自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其中有一句“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在比方雖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必然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叫做“水滴石穿第一人”的快手用戶憑借一個大雪碧瓶子,一塊石頭開始了水滴石穿的實踐。看似無用的行為,卻有網友道出了其中真理:“水滴石穿不是誰的力量,而是重復的力量。重復的力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有路,就大膽去走,有夢,就大膽翱翔。

“愚公移山”是《列子·湯問》里的故事,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御寇,講述了愚公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然而現實里的這位移山人就是快手上的一位普通用戶,自稱“虎哥”。 2017 年 7 月 18 日起,虎哥開始動土,用鐵鍬一鏟一鏟要把丘陵一般的黃土坡移走,把“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真真切切地付之于行動。

有人滴水,有人移山,自然就有人填海。填海的這位神人快手名字叫小孟@小孟,每天堅持把一顆石子放進海里就是他的填海事業。這個來源于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講述了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在海中淹死后化作神鳥,每天叼來石子投入東海,“精衛填海”被后人用來形容堅持不懈的精神。小小的石頭面朝大海顯得是那么渺小無力,現實中填海幾乎是無法實現。很顯然,這個行為的目的并不是真要用石頭把海填成陸地,而是要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尋覓一種簡單的樂趣。

眾所周知,“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選擇磨針的這位小姐姐從本年五月份開始,在快手上直播本身磨鐵杵的過程,并發誓要磨出繡花針。有記者采訪這位磨杵人怎么想著做這件事,她說“我從來都沒有去堅持做一件事,磨鐵杵只是和大家拿出業余時間來玩游戲一樣。” 可見,磨杵人并不是為了獲得繡花針而去,主要在于在享受堅持的成就感和自得其樂的過程。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這首《從前慢》之所以打動人心,是因為呈現了一種樸素又浪漫的“慢”和“閑”。當這個社會在技術和經濟的鞭策下,每天都在推倒和重建,當代人在裂變的沖擊下無所適從。“四大閑人”的行為確實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是他們都有很好的生活態度。借助快手,在“慢”文化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在“堅持”中嗅到了本身的價值,這也是當今大多數人所尋找的。他們就像是街頭的行為藝術家一樣,做著平常人看不懂的行為,但是擁有本身的快樂和態度。
通過快手,普通老黎民得到了釋放的平臺,增加了網絡人文展現形式的多樣性,傳達出了平民的幽默感。在此基礎上,快手也許將成為社會的一種人文現象,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記錄形式。
如果想了解主播的最新直播動態,還等什么,趕緊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點擊下載鏈接安置神獸直播,一鍵關注全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