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任正非簽發郵件,體現,一員工因說真話,被晉升兩級,按照其自愿選擇工作崗位及地點,并由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鄧泰華掩護其不受打擊抨擊。

而昨天中午在心聲社區,標紅的 90 號總裁辦新郵件流出,這次,任正非對其曾經的一名員工點名道姓的呼喚其回歸。
該郵件大標題是《我們要緊緊揪住優秀人物的貢獻,緊緊盯住他的優點,學習他的模范。這要成為一種文化,這就是哲學》

內文還轉發了社區帖子《尋找加西亞》,其中提到“孔令賢,我們期待你”。
在孔令賢的個人博客中,自我介紹是 2011 年碩士結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信息安適專業,到 2015 年 11 月 17 日一直在華為西安研究所工作,期間負責OpenStack開源社區運作。
不過在 2015 年底離職,隨后技術移民舉家遷往新西蘭,工作調整到Catalyst IT的云計算部門。
孔令賢在一篇名為《新西蘭移民路(一)——開篇》中詳細披露了本身離開的心路歷程。他非常感謝本身 4 年就火箭晉升,同時收獲了頗為豐厚的物質,但提拔稱基層主管后,難以在技術和辦理中做很好的平衡,日漸感到本身今后都要混日子。緊張感加之華為工作強度對個人時間的占據,他最終產生了趁年輕出去走走的想法。
以下是郵件全文:
我們要緊緊揪住優秀人物的貢獻,緊緊盯住他的優點,學習他的模范。這要成為一種文化,這就是哲學
按語:為什么優秀人物在華為成長那么困難,破格三級的報答什么還要離開。我們要依靠什么人來創造價值,為什么會有人容不得英雄。華為還是昨天的華為嗎?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現在還有嗎?有些西方公司也曾有過燦爛的過去。華為的文化難道不該回到初心嗎?
三級團隊正在學習“不要借沖刺搞低質量”、“滿廣志、向坤山都是我們時代的英雄”,不是導向守舊主義,而是讓一些真正的英雄的血性僨張,腳踏實地,英勇奮斗,理論聯系實際,讓這些人英勇地走上領導崗位。
為什么不能破格讓他們走上主官,為什么不能破格讓他們擔任高級專家與職員?為什么不能按他們的實際貢獻定職、定級?各處英雄下夕煙,應在 100 多個代表處形成一種正氣。形不可正氣的主官要考慮他的去留。
轉發心聲社區帖子:《尋找加西亞》
加西亞,你回來吧!孔令賢,我們期待你! 2014 年孔令賢被破格提拔 3 級后,你有了令人窒息的壓力,帶著誠意離開了華為。周公恐懼流言日,更何況我們不是周公。是公司錯了,不是你的問題。回來吧,我們的英雄。
我們要形成一個英雄倍出的機制,英雄倍出的動力,英雄倍出的文化。要緊緊揪住英雄的貢獻,盯住他的優點,而不是糾結英雄的缺點。回來吧,加西亞,是公司對不起你。
孔令賢博客部分摘錄:
說實話,以當時我在華為的情況,對阿誰公司的招聘目標并不是特別感興趣,終究他們只是招聘基層軟件工程師(國外公司其實也沒幾個層級,在華為,我算是第六層吧,屬于沒有任命的基層主管……),而我本身的技術,對OpenStack細節的駕馭,已經沒有一年前那么自信了。這反而是我想試一試的原因。
本身在華為這個位置上做的時間長了,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感覺,慢慢的就沒有了“奮斗”精神,而逐漸釀成了琢磨如何爭取更多的資源、如何揣摩領導們的心思、如何配合公司的戰略、如何制定團隊的目標和標的目的、如安在做團隊排序的同時能夠讓團隊里每一個兄弟姐妹都能感到公平等等。
本身在技術花的時間在逐漸變少,而寫PPT、開會以及團隊瑣事卻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
我知道,這種事情,在任何一個公司都存在,美其名曰:團隊貢獻者,這是一個程序員向上走的唯一途徑,至少在華為是這樣。
大環境下,我又有些特殊。去年,我被公司破格升級,崗位直接從技術 14 級跳到技術 17 級,從跟幾位領導們扳談之后得知,我在公司后續應該就是走技術專家路線,于是我也斷了走辦理路線的心思。
其實很多人想當官,覺得當官之后工作就輕松了,底下兄弟們沒日沒夜加班,主管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帶大家好吃好喝一頓,誰表示好了公開表揚一下,諸如此類。
而實際上,作為辦理者,要操的心其實很多,特別是華為的辦理者,除了要懂得排兵布陣,懂得做事的輕重緩急,懂得制定業務目標,要有救火能力,同時還要安不忘危,迎合上頭的領導們,要做出成績,這樣才能有繼續上升的機會。終究人往高處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