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國味道?每位消費者,都有本身的答案,也許是高郵的咸鴨蛋,也許是新疆的紅棗,也許是陽澄湖的大閘蟹……
9 月 7 日,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與全國各地的特產商戶在蘇寧總部共同探討如何將最地道的中國味道,送上全國消費者的餐桌,并通過扶持中華老字號、扶貧產品,傳承匠心,帶動原產地經濟發展。
437 家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已覆蓋全國
據介紹,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于 2015 年正式上線運營,是由蘇寧聯合地方特色商家、老字號品牌共同建設的地方特色專業市場。目前已有江蘇,新疆,貴州,山東四個省館, 88 個市級館, 84 個縣級館,以及 85 個地域性特色商戶,除西藏,香港,澳門外,已基本做到全域覆蓋,深度已觸及六線城市,其中覆蓋的貧困縣達 34 個。

電商扶貧蘇寧深入原產地“包園包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農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農民收入的重要動力。但從總體上看,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缺乏統籌引導、尺度化,限制了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步伐。
蘇寧易購在電商精準扶貧上進行諸多嘗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電商扶貧之路。
2016 年 12 月,貴州省劍河縣貧困戶養的萬只土雞面臨滯銷難題。媒體報道后,蘇寧易購立即成立專項小組, 14 小時后“劍河小香雞”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上線,上線 3 小時賣出 1000 余只小香雞,解決了本地農民的燃眉之急。除了包“賣”,蘇寧易購還在PC渠道、移動端渠道、線下渠道進行全方位推廣。實現線上傳播超 800 萬人次,門店線下宣傳超 90 萬人次,“劍河小香雞”的品牌自此打響。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蘇寧借助互聯網平臺打破市場邊界,依托線上、線下優勢,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幫手農產品“上行”,破解農村電商發展難題,打造農村經濟發展電商生態圈,帶動特色商品銷售為農民增收,促進地方產業優化經濟結構升級。
據蘇寧易購集團超市公司總裁王迪介紹,“到 2018 年底,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要覆蓋扶貧超過 80 個貧困縣,推出超過 1000 個貧困地區產品,深度挖掘貧困地區的產品。”此外,蘇寧易購將對在中華特色館助農項目進展過程中的優秀電商團隊給予相關的扶持政策,切實推進扶貧項目落地,提高消費者對貧困地區產品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在貧困地區建設出可持續發展的電商環境,帶動本地經濟的快速轉型。
賦能中華老字號蘇寧易購傳承匠心味道
此次會議上,蘇寧易購副集團總裁范春燕介紹,除了電商扶貧以外,蘇寧易購還將“賦能中華老字號,向中國和世界傳遞匠心味道”。

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極品,其品牌既是匠心的傳承,也是人們公認的質量的同義語。然而是互聯網的發展,讓部分老字號的發展陷入停滯,如何保留和傳承成為成為困擾老字號發展難題。
從 5 月 10 的中國品牌日、到 8 月 8 日國貨節,,蘇寧一直堅持賦能中國品牌,蘇寧易購長期以來堅持鞭策中國品牌,尤其是老字號品牌的發展。此次會議,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范春燕體現,“在產品的營銷推廣、供應鏈資源整合、運營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老字號特另外支持和扶持。”蘇寧易購計劃將把老字號群體獨特的文化優勢與蘇寧電商平臺的互聯網優勢結合在一起,讓老字號的匠心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得以傳承和發揚,讓古法工藝的好東西,給到更多的消費者。
據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將以現有的 110 個中華老字號品牌為基礎,將老字號的項目往省級老字號、百年老字號的深度進行擴展,預計到 2018 年底,老字號的品牌上行數量提升至 150 個以上。
如果想了解主播的最新直播動態,還等什么,趕緊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點擊下載鏈接安置神獸直播,一鍵關注全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