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商業要說最賺錢的生意當然是做金融生意,互聯網理財一直是大流量平臺的口中肉。互聯網巨頭中阿里、京東都基于電商業務,建立了本身的金融業務平臺,插足互聯網理財,而百度也有百度錢包,騰訊主營的是社交,卻靠QQ和微信來進行用戶支付渠道的打通,只是從效果來看微信支付成功了,QQ錢包失敗了。比擬阿里螞蟻金服較為完整的生態體系,微信支付就顯得有點扁平化了,起碼在眾多支付場景中微信支付是有點后知后覺的。

近期騰訊在金融領域頻頻發力,先是內測騰訊信用功能,后又爆出微信版“余額寶”零錢通也將于克日上線,我們看到在這背后是騰訊進軍金融領域的決心,流量如何快速變現?騰訊看中了用戶賬戶中的零錢。而無論是騰訊征信系統還是零錢通,這原來就是騰信金融必需要邁出去的一步,至于為什么選擇現在,筆者認為一個是時機的選擇,一個是政策的紅利;網聯入局后,行業整改速度加快,余額寶兩次下調可投入金額上限,硬生生將 100 萬降到了 10 萬,其中有余額寶降低基金風險的原因,也有監管層的意思,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余額寶最脆弱的時候,零錢通這是要趁亂撿自制。而在BAJM的夾擊下,騰訊需要加快腳步,蠶食支付寶和第三方支付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份額,變被動為主動。
零錢通是怎樣運作的?
首先我們需要來明確幾個概念性的問題,我們在將銀行卡的資金充值到支付寶、微信錢包的賬戶去,其顯示的零錢金額只是作為一個標記存在的,只要進入系統應用它就是一串數字罷了,我們真正的錢是被存儲在平臺方的金融賬戶中的。我們在微信平臺內轉賬、發紅包的時候都只是應用平臺系統內部的金額標記數字值在變革,并不會經過銀行的金融機構的系統,只有進行微信系統外的轉賬、消費時才會有數據流通銀行賬戶,它的工作流程是從微信平臺的資金賬戶到你所消費的商家企業的賬戶,這個時候是有資金流動的。
而資金在平臺系統外的流動越少時,微信等平臺收益就越高,這是他就可以很好的飾演系統內部的“銀行”的角色,需要平臺信用做背書。而我們微信用戶將資金充值到微信賬戶,這些錢會直接進入微信平臺的資金賬戶,而零錢通地目的就是將這筆錢用作基金消費,將基金的平臺體系納入微信系統中,用戶看到的收益和金額只是微信平臺經過技術處理后的數字,最后的結算還是在微信平臺和基金系統之間,他們會約定一個時間來進行數據金額的結算,以達到資金平衡的狀態。這樣一來,用戶就會把更多地錢存入零錢通,當這個量級達到必然的級別就會為微信帶來巨大的收益,這也是為何支付寶要支持余額寶的原因。
一方面零錢通將大量的用戶資金吸引到平臺,為用戶獲得收益,另一方面用戶活躍度增加,為微信平臺提升商業價值,二者是互利共生的。
騰信征信和零錢通配合起來形成的金融矩陣
個人信用能做什么,消費、理財?騰訊要建立征信系統需要足夠的數據作為基礎,而騰訊是不會調取微信用戶的聊天內容的信息,那么只能從自有的系統數據和開放的第三方接口數據中獲得用戶的基本信息來作為其信用分的評判基礎。當然,具體是怎樣的算法,復雜到何種程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在騰訊建立的征信系統之上,零錢通則是要瞄準用戶賬戶的零錢,還要把用戶銀行卡中的資金也吸引到平臺。而用戶零錢的金額、消費能力則會為征信系統提供數據,信用好的用戶會不會在后期的經營中進一步放開更多地微信高級權限?按照信用分數的差別,將差別的用戶打上差別的標簽,在伴侶圈競價廣告、相關的LBS的產品推送也將成為微信手里的一張好牌。
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最大的區別是,微信的使用頻率高,而支付寶之只有在進行支付結算的時候才會想起來的,這就為微信提供了很大的運作空間。在推出零錢通之后,微信是否還會推出類似于“花唄”、“借唄”、“保險”辦事等,將平臺流量轉化為商業價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騰訊金融靠征信、零錢通打開了新的突破口
騰訊目前的金融涉及到基金、貸款、理財、保險、證券、眾籌等多種業務,以早期的財付通為基礎,結合微信、QQ支付的流量優勢,但是各個業務之間缺乏關聯性,難以進行聯動,所以只能單獨作戰,這點在對比阿里的螞蟻金服就處于劣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