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是企業的常見配置,但許多企業在選擇呼叫中心系統方案時需要確定呼叫中心的規模,并根據呼叫中心的座席規模確定小呼叫中心或大中型呼叫中心的選擇。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呼叫中心系統不同部署方式有哪些區別?不同方式都應該怎么部署?以及適用于哪些企業
呼叫中心的規模類型
(1)大型呼叫中心
行業普遍認為,100多個座席是大型呼叫中心,典型的例子是跨國企業和大型企業建立的呼叫中心。雖然100個座席是大型呼叫中心的定義標準,但擁有數千個座席的呼叫中心并不少見,尤其是那些電力銷售性質強的大型企業:呼叫中心一般配置巨大,人力物力投資高。對于大型呼叫中心,功能基本上沒有缺點,所以其追求的主要標準是高穩定性。為了實現更高的穩定性,大型呼叫中心基本上配備了足夠容量的大型開關(呼叫中心的接入層裝置),CTI系統(將電話交換系統與計算機系統相結合),自動呼叫分配器(ACD),自動語音響應系統(IVR),呼叫管理系統、座席終端(個人電腦、通訊設備、耳機等電話服務員使用的設備)、大型數據倉庫(服務器)。
在硬件設備的選擇上,大型呼叫中心硬件設備主要來自國際主流硬件制造商,如Cisco,Avaya主板(國內廠商華為,ZTE性價比高,市場份額也在增加),以及SAP數據服務器等。對于大型呼叫中心,每個座席的平均成本約為1-2萬元(座席越多,單個座席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2)中型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系統在50到100之間被稱為中型系統。由于系統結構相對簡單,投資需求較少,這種規模的呼叫中心更容易被中小企業接受。根據專業情況IT咨詢公司Gartner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市場對中型系統的需求最大,因此很多軟硬件廠商都在為這個目標市場開發產品。
目前,中國一些呼叫中心制造商開發的系統大多屬于這種類型。在技術實現方面,中等規模的呼叫中心不能使用大型開關(節省大量成本)PBX(程控用戶交換機,也可以用計算機板卡代替,后者技術更新,但成本較高)和CTI服務器與座椅直接相連。
中型呼叫中心使用的中型呼叫中心CTI服務器一般由服務器組成CTI硬件制造商的板卡和計算機組成具有很強的擴展能力,并且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輕松添加相應的功能。一般來說,它是一個投資輕、使用方便、靈活性高的系統。然而,即使有這么多的優勢,作為一個企業,在選擇相應的系統開發人員時,仍然需要全面調查其開發經驗、系統功能、系統穩定性等,以免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3)小型呼叫中心
50個座席以下的呼叫中心被稱為小型呼叫中心。小型呼叫中心的系統與上述中型呼叫中心相似,但有幾個主要部分,如PBX,CTI服務器(可選擇較低的主板卡線數)、座椅設備、數據服務器(數據庫大小)的數量和容量應相應減少。
小型呼叫中心的硬件投資最小,主要適用于業務量小的企業。選擇這個小型呼叫中心系統,重要的是要注意系統的擴展能力。由于與規模相對固定的大型企業不同,中小企業的業務規模發展迅速。如果最初的呼叫中心系統不能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而順利擴展,那么在后期面臨擴張需求時,早期投資將是徒勞的。如果企業不想在早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他們也可以選擇使用外包或托管呼叫中心服務,而不是自己建造。在這種模式下,服務提供商將為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軟硬件設備,并負責所有的維護工作,企業用戶只需要根據使用量定期付費。目前市場上更常見的所謂的“云呼叫中心”也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以“云呼叫中心”例如,服務提供商的系統功能一般采用大型呼叫中心系統的標準,同時為每個購買服務的小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并提供呼叫服務(為每個客戶提供一個賬戶,登錄系統并使用相關的呼叫服務)。對于用戶來說,購買服務的方式非常靈活,可以同時租幾十個席位,也可以選擇只租幾個席位,所以幾乎沒有使用門檻。
云呼叫中心系統方案特別適用于中小型呼叫中心的建設。最大的優勢是減輕小公司的負擔,建立自己的呼叫中心(按時支付,租賃期靈活),即使企業只有個位數席位,也可以享受最先進的技術和全天的專人系統維護。
(文章轉載于天潤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