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預言家、《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他帶來關于互聯網、共享經濟、虛擬現實、數據等多個方面的洞察,還預言無人駕駛汽車將在五年后商業化,行駛在馬路上。
本文是凱文·凱利2016年12月8日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總結大會上的演講,由劉成軍整理黑斑馬電話機器人的起源;經億歐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凱文·凱利觀點分享
1、那些對效率要求不高和有創造力挑戰的工作依舊有人來做;那些對于效率和生產力敏感的工作|崗位將有被替代的可能;
2、共享理念帶來的社會化影響巨大,這意味著“去產品化”、“去擁有權”,轉而將產品屬性延伸服務化,建立“按需經濟”機制,社會資源與效率將極大提升;
3、虛擬現實將是未來巨大的社交平臺,從“知識互聯網”到“體驗互聯網”成趨勢;
4、未來20年最牛氣的產品還未出生,對每一個都意味著機會;
5、基于科技驅動力的產品演進,如從人工水泵到電力水泵,再到加入人工智能的智能水泵,這才是適應當下及未來需求的產品;
6、人工智能的技術將無限延伸,期待每個人將AI技術引入自己所在的行業,這將是巨大的機會。
7、不遠的未來,智力作為一種服務,可以像電力一樣傳輸。
8、我們尚處在開始的開始,你,為時未晚。
以下為凱文·凱利現場演講內容整理:
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再次來到中國。在古老的南京城,南京城現在已經成為創新的中心,我深感榮幸,來到這個創新之城,來到中國不僅僅是來做演講,而且是來學習的。每次來到中國,我的想法都改變了,這次也毫不例外,我的想法也改變了。中國正在智能制造方面所做的偉大的工作。在未來25年技術的發展跟大家展望一下。
首先跟大家來看一下什么是必然黑斑馬電話機器人的起源?我首先要強調一下,在座的許多的必然事物是我們不能預測和預知的,技術是有一個偏向的,這來自于物理世界的一個天性,每一個數字化的技術都不能避免。這個技術在向一些地方傾斜,這這里是一個學習,什么是所謂的傾斜?各位想象一下,在這里我們必須要了解技術給我們指明一個方向,因此說到這樣的一個趨勢,未來25年發展的一個趨勢,具體的事物是無法得到預測的,具體的事物是無法進行先知和預測的。我先告訴大家,蘋果未來是否成功?蘋果手機未來是否暢銷?這些是無法進行預測的。我們說的是長期的事,長期未來趨勢的發展。
我也了解它的形勢,這個形勢也是必然的,并且這個形勢也是由物理世界的天性所指導的,我們有四腳的動物,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所有的四腳動物當中是無法避免的,是必然的。具體來看一下具體的品類,像這樣的一個機器人是必然的,機器人也是我們無法去進行預測的,我想跟大家說的一個形勢,以及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各位想象一下,這是一個山谷,在山谷里面突然下到了雨,降到了山谷里面。雨的下落方向是從上往下的,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未來的數字化的方向,到底誰能夠贏?誰能夠輸?我們知道必然的方向。
現在再來看一下電話,電話也是必然的,但是蘋果手機卻不是必然的,因此我跟大家說一下電話,跟大家說一下網絡。我想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人工智能及認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說一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經存在,大多數時候,人工智能能夠在我們的后臺進行運作,我們看不到它,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診斷,幫助醫生診斷我們的疾病。比如法務問題,比如坐飛機過來14個小時,有一個人工智能駕駛的飛機,這也是我們人工智能正在使用的過程當中, 人工智能正在取代我們傳統的人力。通過這些照片可以具體地給我們展示的是什么東西?這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人工智能在谷歌上面的應用。谷歌正在訓練人工智能,怎么樣去玩電子游戲?現在你和AI,和人工智能在玩電子游戲,谷歌在訓練人工智能去打電子游戲,訓練和教是根本的不同。
人工智能,人工學習也正在發生著改變。人工機制,也許比人工智能更為恰當,人工智能比人更聰明,你的計算方法,你的計算機其實比你更為聰明,你的GPS比你更聰明,特別是在空間的導航方面。百度能夠記住6萬億的網頁,這是人類所記不住的。
為什么我們需要人工智能?為什么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幫我們開車。一共造成了100萬人死亡的次數,而人不應該去駕駛汽車,而為什么人工智能幫助我們駕駛汽車?我們的工程師,他們的思考方法和人類不同。因此,我們的智慧對于我們智慧本身很差,我們有許多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人工智慧。
我們以單一的想法去思考,這種想法,本來我們看的想法在不斷地增強,從人到猿的凈化,這是單一的緯度的發展。這個智能指的更像是一個合唱團,有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定義,有不同的樂器,每個樂器有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這些樂器來幫助我們進行演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曲調。我們人有數萬個想法在我們的頭腦之中,包括導航、記憶功能,至少有20多個不同的思考方式來幫助我們思考。動物也有一個相似的想法,比如,我們看到人類的思考方式,特別是人類的思考類型,比如,一個小松鼠跟人類的記憶相比,它可以記憶10000個果實,沒有人像小松鼠這樣去記憶。動物的智能在某些方面會超過人類。
我們看到工程師,工程師也是從某一個緯度來進行思考,并不是像人類這樣思考。在每一個做工程的方面,工程師要進行優化,你不能用所有可能的方式來進行優化,你必須要有一個妥協,這也是我們看到的他們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也許并不像人工智慧去進行思考。人類的想法通常是一個總的目的,這種想法在周圍傳播,老的想法在宇宙中傳播,我們只是在中心的邊界,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智慧都隨著AI在改變,不同的種類盡可能去拓展我們的思路,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思路都是有益的。
我們可以通過兩步驟去做,我們同舟共濟共同去解決問題,這是第一個步驟,要發明新的人工智能。在我們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克服難題。這種類型的過程,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指的是什么呢?其實在邊緣,我們的方法可能在我們的頭腦當中,我們人類的想法遠遠是在角落的邊界,不同類型的思考,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正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財富的動力,它的想法如何和我們進行互聯?如果沒有互聯,我們的想法是不同的,也許我們會有不同的想法,說到人工智能,因為我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思維和思考。AI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什么呢?AI的思考方式和人類是不一樣的。
第二點我想讓大家了解的是什么是人工智能?
我們必須要談一下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指的是人類的發明、人類發明了一些人工的電力,我們已經從農業社會進行了升級和轉換,比如說,人類使用的是馬力、驢的力量。人類已經學會借力了,借用其他動物的力。我們發明了電機、蒸汽機,家家戶戶都在使用人工動力,我們借動物的力,比如說,你在路上可以使用牛車,馬車,你可以使用500匹馬,這個就是馬力,可以利用這個力量去建立摩天大樓,可以生產椅子等,這就是人工的力量,這些人工的力量已經轉換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流通。而且在每個國家去分配這些力量,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去購買電力。
再來看一下, 這就是創新,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比如一個農民,這是我的一個手工的水泵,我想要一個自動的水泵來打水,這就是借力,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電動的水泵。我們可以去乘以數百萬的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這就是人工智能所發明的力量。我們現在打造出來的是人工智能,這是二次工業革命,我們有了認知能力,我們可以讓我們的設備變得更智能,可以進行大量的生產。不僅大量的生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的經濟力,如果讓我們的公司變得更智能,我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智慧選擇,這也是我所提到的二次工業革命,要智能化我們的產品。
現在比如說,我們有250匹馬,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果你有1000個想法為你工作,你如何去利用這些想法呢?重要的信息在這里,智力作為一種服務這是一種資源,可以通過云來實現,每個人都可以去購買人工智能,每個人都可以盡可能多地去購買人工智能,就像你去購買電力一樣。 其實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服務,這個服務面向大眾。這個人工智能可以為我們帶來二次工業革命,可以購買到盡可能多的AI。
說到未來1萬個初創企業,AI作為某個領域的工作來進行,我們實現了自動化的技術,我們讓我們的手邊商品變得更智能。說到谷歌,谷歌認為AI是未來的大趨勢,谷歌現在已經在不斷的改變,谷歌不光把移動放在優先位置。這里有兩到三個不同的地方,你可以購買AI,它的售價是6美分,AI是一個商品了,除了智能化生產之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AI,它的競爭優勢是你可以用AI來進行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和其他的產業有什么差別呢?你必須有更多的想法,有智慧的想法。我們可以制造出機器人,而這個機器人我們可以追溯到幾十年之前,當時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電力、電池,人類可以進行機器人的發明,人類可以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可以讓機器人坐下來。今天我們不僅僅看到的是編程編碼,機器人從你身上進行學習。現在這些技術都已經是現成的技術,都已經是存在于市場上的技術了。
人們擔心機器人會搶去人的工作,有些工作是被機器人搶走了, 機器人是給人類帶來工作機會,而不是去搶走我們的工作機會。凡是強調效率、生產力的工作都會被機器人所替代。我們的工作對我們來說,今后的工作可能不僅是效率和產出,什么樣的工作不再是這樣的?如果生產力不再那么重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創新本身,本身而言,不是那么有效率,你要失敗無數次,科學家們從這個來講,他是效率低下的,你只有去嘗試,你沒有嘗試你就不能創新。這些事情將是人類要去做的工作, 我們把那些效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
戈斯伯勞是一個象棋大師,他是一個象棋大師,他做了自己的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里,人類智能的數據庫進行比賽,他把人工智能和人組成的團隊叫Centaurs,在過去的四年里面,世界上最好的一個象棋棋師,他是帶有一個人工智能功能的人,他要超過一個智能機器,而不是本身。這個已經不再是單打獨斗的個人士兵,是人工智能加上人,人最后所取得的工作價值是他跟人工智能的合作。 我們將學會與機器共同合作。
我覺得這里面主要的人機互動界面,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人機互動。這就是我們人和因特網之間的對話,現在我們會考慮到他是我們一個對話的對象,而 不僅僅是一個使用的工具,這就是我們思路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改變。我們的公司,我們的機構要做智能生產,必須首先得是個智能的公司,你必須是知道自己是靈活多變的,你必須是智能化的,你必須是快速做這個原形的,所以的這些東西只是智能化的要素,這些東西都要歸于這些公司,公司的文化需要改變,自身需要改變他的認知。
我自己本人也與斯皮爾伯格來做電影,他作為一個角色將會使用他整體的人體來做互動,通過揮動手臂來和計算機來做互動,除了手勢以外,還有其他的小的姿勢來進行互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虛擬世界的眼鏡,他說五年之后,所有的人都會戴上這樣的眼鏡,事實上并沒有如此,他的成本非常之高昂,所以很難讓它成為一個消費者。但是25年之后,智能手機讓很多的技術都包括在里面,包括我們的對于人體的行動一個捕捉以及追蹤,所有的這一切就只有幾塊錢就能夠實現,成本就大大大降低了。
我們覺得在根本上來說,將會改變我們的世界。這兩種虛擬現實,一個是嵌入式虛擬現實,你把眼鏡戴上可以看到火星、看到電影。還有一個是混合虛擬現實,這個實際上更難達到,從技術上來說,它更為難以實現。你只要戴上眼鏡,就能看到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你能去到你能去的地方,它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教學和培訓,因為你可以使用手來探索銀河,或者來了解大爆炸的真正的原因,你也可以有一個虛擬的屏幕。我們看微軟就有這樣的設計,你在這樣的房間里面有不同的屏幕,戴上虛擬的眼鏡,看到這些虛擬的書,你可以在屏幕上面看虛擬的電影,它非常之準確,非常地清晰,你根本不需要去買這樣的屏幕。這就是微軟所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當你把這兩者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它有魔力,來自于我們的視覺,我們的聽覺。你站在一個房間里,然后你戴上這個眼鏡,然后呢?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間,把你的地面給取走,你的大腦知道,你還是在這個房間里,但是虛擬告訴你,你好象走在懸崖上,好象要掉下去,這些感覺來自于不同的大腦感知區。所以這樣的一種體驗帶來的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虛擬現實的魔力。你得到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體驗,我們從知識的互聯網到了體驗的互聯網。我們下載的是虛擬現實的體驗,我們會把這些體驗和其他人分享,他們不但帶來刺激的感受,可以帶來豐富的心理的感受。這就是虛擬現實的魔力。
我再來舉幾個例子,現在優步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但它自己沒有百貨公司,如果你即時獲得這個服務,使用權比所有錢更為重要,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如果我們生產的東西,也許我們只需要租用,經過這個計算,我們發現,如果說我們大家并不需要買無人駕駛車,使用權優于擁有權。未來我不需要去購買電影了,我也不需要去買音樂了,書也是同樣如此,我不再買書了,因為我隨時可以讀這本書,我可以訂購所有內容的提供者,通過訂購的方式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交通也是另外一個訂購機制有效的市場領域,所以, 按需經濟是未來的趨勢。還有3D打印,1小時交付,所有的東西等于可以即刻生產了,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把產品變成服務,雖然我們生產產品,但可以把它當服務銷售出去,所有的產品將變成社會化的一分子,人們買的是產品,但不再是產品而是服務。現在我們在硅谷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幫助人們按需經濟的需求,如何來改變我們的醫療測試選擇,醫院、學校等等,所有的這些。
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從所有權到使用權。通過分享整個群體變得更加強而有力,我們只是在分享經濟的開始,我們并不在峰值,我們在一個旅程的開始,當我使用分享這個詞的時候,我不是說分享汽車,我說的是合作、共事。我們可以分享衣服、工作任務,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機遇,我們將會有更多更多的工具,來影響人類更為廣泛的合作,跨國、跨洲、我們的分享方式和合作方式將是聞所未有。我們考慮技術如何跟數百萬的人進行分享和合作。 區塊鏈技術,正是由于這些分享,讓我們達到了這些目的及分享、協作跟蹤、廣播、詮釋這些都是基于分享。
再來看一下屏讀。 屏讀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交通工具的后方可以看到屏幕,在大樓的上方可以看到屏幕,每一頁的書都可以用屏幕,書的成本可以大大的下降,電子的書非常的薄,電子的書也可以用屏幕呈現,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當我們看屏幕的時候,我們看的不只是一塊屏幕,可以看到第二塊屏幕、第三塊屏幕。當我們盯著屏幕看的時候,屏幕也在看我們,有一種軟件和技術可以跟蹤你所查的內容,在這里有一些網頁,在網頁當中如果有熱量分點圖,你看的每一個屏幕,都可以回過頭來盯著你看,這可以是互動的。當你盯著28塊屏幕看的時候,你是否覺得很惡心,你是不是覺得很舒服?都可以反映出你的情緒,當看你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到你的變化,怎么樣進行一些反饋。我們可以看書,書是我們的文化中心,我們的監管部門給我們寫的法律條文,數千年來,這些文化都以紙質印刷的方式傳遞下來了,屏幕和紙質書本是不一樣的,屏幕是流動的,一直在變化的,并且它是雜亂和開放。我們知道在屏幕當中的事實,非常非常的難,這就是關于屏幕的文化了,這就是屏幕和紙質文化的不一樣。
流動。產品是固化的,生產產品是流動。這里有流、有云,流不是固化的,流在不同的流動。也許你可以在你的鋼鐵行業,你從事的是制造業,無論你從事的是何種行業,你從事的是流動的數據的行業。智能制造,你現在是一個軟件公司,你要用數據進行跟蹤,我們是以數據為導向,顧客數據是寶貴的資源。對于網絡公司而言數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跟蹤。我們在生活當中必然要進行跟蹤,可以被跟蹤之物一定會被跟蹤。蘇寧的購物系統,在實體店里,他們可以對顧客進行追蹤。比如說,你可以進行全身的追蹤,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進行追蹤,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追蹤任何人。我知道,大公司是虛擬現實的公司,這些數據是個人消費的數據,因為他們所追蹤的是他們所做的每個行動,天量的數據為我們提供機會。
因此,不僅僅是蘋果公司,不僅僅是蘋果手表可以追蹤健康,我們可以量化自我,我們可以對量化自我進行追蹤。我們可以對自我進行監測,我們可以對身體的任何物質進行追蹤,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生活進行追蹤。你可以進行日常記錄,我的常態并不是你的常態,我們的身體機能其實在每一天的過程當中都會有變化,根據我們的年紀都會有變化,醫生給病人所服用的藥物都可以進行追蹤,我們可以追蹤病人的病史,我們可以對我們的身體狀況進行追蹤。
不僅僅是追蹤自我,我們的朋友也在追蹤我們,比如說,我們在微信上面我們得到追蹤。最后我想跟大家講一下追蹤,誰會對信息負責任?有人在追蹤我,我不知道他是誰?我并不能夠讓他們對我的私人信息負責任,這是雙向的追蹤。如果你是個人化的跟蹤,你的朋友、你的政府在追蹤你的時候,你必須向他們來介紹米自己,說到這個私有以及透明的代價,也就是說,你必須要非常的開放,你的選擇并不是想把你自己暴露出來,你要通過數字來進行追蹤,在這里我們進行滑動,我們可以滑動到我們想去的滑動,我們可以說,如果對于隱私不那么注重的話,你可以給人們提供選擇,也許他們的選擇是向透明的方向去側重。通常,人們會限制自己,因為人們很透明。
這就是會議的結束環節,結束也是開始,未來是難以置信的,我們回顧20年前的情況,我告訴我的朋友,如果我們有時光機器,我們可以找到世界地圖在這個口袋里面,如果我們有攝像機,有影像記錄,并且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你遇到某個人,很難去相信這是合理的,誰會為我們來支付代價,但是現在這是真實的。如果20年前,你跟人們去說人工智能,沒有人會相信這項技術。電腦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智能,比如說,我們可以把芯片放到我的鞋子里面、門里面、任何地方,20年前,人們會嘲笑我們這樣的想法,為什么要把芯片放到門里面。
因此 我們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打開思維,我們必須要想一下,我們所說的這些不可能的夢想都會實現。我們說的不可能的事情有一天都會實現。我們還處在開始的開始,我們說到這些技術,我們對這些技術有所知,但是我們知道這些人工智能的專家,這些虛擬現實的專家,跟30年之前相比,現在還處在開始,在未來還有很多令我們驚喜的事物。我們現在所獲得的是只有價廉的工具。因此,讓我們來想象一下,未來25年的場景,這個場景讓我們很難去預測未來是怎樣?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現在還不存在。
你,為時未晚,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再次感謝大家,希望我的信息對大家是有幫助的。我相信,還有幾分鐘的時間,大家可以問我問題。
提問:請問,您覺得哪些技術支持可以讓 互聯網醫療成為一種更加快速、準確、可靠的互聯網服務。人工醫療能替代多少現在醫療的工作?
凱文·凱利: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剛才我說到,在全球最佳的象棋高手就是半人半馬的問題,說到 AI可以進行診斷,比起人類的醫生的診斷率更高,大多數的人們,你們還是會選擇醫生加AI進行診斷,對于非洲的病人,也許AI,有醫生總比沒醫生好,說到人工智能醫生,對于這些人,他們愿意有AI的團隊,這樣的成本更低。AI比起人類醫生做得更好,我想我已經回答了您的問題了。
提問:您好凱文·凱利先生,我們這邊是做汽車 無人駕駛的,您對無人駕駛的未來怎么看?您覺得在未來的幾年內能更好的商業化,我是來自江蘇的常州,也希望您到常州來作客。
凱文·凱利:說到 無人駕駛,我想還有五年的時間,大多數的汽車公司已經預測在未來的五年,他們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來駕駛無人駕駛的汽車,我的觀點,人們未來應該怎么做呢?如果說,你在開車的時候,怎么做呢?很多人使用的是AI,也許你可以使用AI來實現虛擬現實,現在蘋果公司使用這個媒介,就像您駕駛了一個無人汽車。在未來的五年,人們正在生成并且正在制造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的汽車中國一定會有競爭優勢,并且中國一定是第一個國家來實現無人駕駛。第一個商用的產品是由中國人來生產的無人駕駛的汽車,而且這個一定是驚艷全球,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我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去生產無人駕駛汽車,并且是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
2016年最后一場行業盛會,第二屆創新獎評選再度來襲,12月23日,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見證新資本、新產業、新技術、新理念帶來全新變革。科技賦能產業,見證下一個商業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