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物聯網的發展,70年代到90年代,已經到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互聯網的地址從NCP、IPV4現在走到IPV6。互聯網從簡單的聯系平臺,走到一個瀏覽平臺,現在又是一個交互平臺,互聯網現在實際上成為一個工作平臺。互聯網應用數據,它整個話音到視頻,結構方式從有線到無線到移動,從網絡業務到電信業務、媒體業務,可以看到互聯網40年走過來,逐步逐步互聯網本身可以從演進過程中,它是物聯網演進的自然結合。
物聯網通過網絡將物體與物體之間聯系起來,需要有規范的標準作為前提。物體與物體之間,物體與設備之間,設備與網絡之間,都需要統一的規范標準。物聯網中包含大量的接口和通信協議,這些接口和通信協議也要有一致的標準。由于物聯網產業屬于新興產業,國內外對于物聯網標準的制定還不成熟,未形成統一可行的標準。如果沒有統一規劃,感應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各自采用不同的技術標準,它們之間由于無法聯網,各自形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專用網,無法溝通,難以形成規模,造成較高的研發成本。物聯網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如果標準規范建立不起來,將會導致整個物聯網產業的混亂。
雖然提出發展物聯網最初美國是因為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但是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和延伸,其技術仍不斷地創新,體系標準規范正逐步構建。核心技術的掌握對各國掌握物聯網發展的主導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此幾乎各國都各盡所能大力開展物聯網核心技術的攻關。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當以應用需求為主要方向,支持引導民間協會和企業聯盟制定標準,政府幫助其推廣,并走向國際市場。關于物聯網應用過程中,定位技術帶來了便利高效的同時,也造成了新的困擾,就是安全隱憂。高精度的定位和隱私保護成為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除了制定使用物聯網技術的相關法律法規外,還應通過物聯網技術創新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性。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系統角度看,物聯網標準體系主要包含基礎標準、應用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服務標準等方面。其中,物聯網基礎標準是物聯網建設中通用的標準,該標準應該包括物聯網技術術語、物聯網管理術語、物聯網服務術語的定義。基礎標準涉及其它每一類,對其它類起著基礎和支持作用。物聯網應用標準是應用到一些行業所形成的標準,如智慧交通標準、智慧物流標準、智慧醫療標準、智能電力標準、智能環保標準等。
物聯網技術標準主要包括物品分類編碼標準、信息采集技術標準、網絡傳輸技術標準、智能處理技術標準;物聯網管理標準主要包括管理基礎標準、規劃標準、安全標準、環保標準等;物聯網服務標準則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服務標準、信息傳輸服務標準、信息存儲服務標準、信息認證服務標準等。
考慮到我國的綜合實力、物聯網技術基礎和龐大的獨立應用市場,恰當的戰略應該是積極參與重點領域核心標準的研究制定,努力獲得一定的發言權,積極掌控某些特色領域或行業標準的國際制定權,在一些爭奪并不明朗的領域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政府采購先期啟動國家標準,努力將國內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上升到國家乃至國際標準,不靠不等,努力搶占國際制高點。
如基礎標準我國在不能獨立主導情況下應做到積極參與,積極爭取發言權,不要變成被遺忘的角落;應用標準和管理標準我國應努力主導,積極在國內先行先試,形成自主權力中心的標準體系;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則由于前沿技術的相對不足,我國應努力爭取上游,力爭在一部分領域形成突破,形成部分領域主導,部分領域參與,部分領域跟隨的態勢,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