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信息產業的第三次發展浪潮。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均設立研發機構,多層面、多角度地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并在農業、醫療、安防、交通等多個行業加大力度推廣,力圖“全面開花”。
“萬物互聯”是物聯網的終極目標,在物聯網產業鏈自組織演化過程中,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隨機漲落現象經常出現,使得物聯網產業鏈的結構形式也發生變化,上階段的結構無法適應現階段的環境,不得不向更高級組織形式轉變。這時產業鏈中的物質一能量一信息的傳遞途徑也隨之改變,產業鏈中各主體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傳遞途徑,這種實現的方式表現為超循環模式。
物聯網產業鏈作為一個生命系統,產業鏈內部與產業鏈外部具有較強的關聯性,產業鏈內部包括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各產業主體,產業鏈外部包括政府、市場、資源等環境因素,物聯網產業鏈內部主體為了適應外部環境,造成產業鏈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可以看作是一種超循環進化行為。物聯網產業鏈的各個主體之間,主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循環進化行為,通過這種途徑,主體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物聯網產業鏈超循環系統。產業鏈中相互競爭的主體之間相互協同,通過超循環使產業鏈等級不斷上升,體現了超循環的整合性。在復雜的自組織系統中,各主體為了使系統主體和自身進化到更高級的系統,能夠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利用彼此之間的協同作用,進而形成新的超循環。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與其他產業相比,物聯網產業鏈相當長,包括傳感器、芯片制造、設備制造、網絡服務、網絡運營、軟件開發、內容服務、應用標準、行業應用咨詢等,涉及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服務、運營……因此,行業將產生大批技術提供者、設備制造廠商、運營商、專注于細分領域的軟件開發商、維護商、內容提供商、技術和行業標準制定者、行業應用的專業咨詢機構等。這些機構個體雖然力量不足,但群體卻能形成一股洪流。
因此可以說,反應循環、催化循環和超循環是實現復雜系統自組織演化的途徑,孤立的主體在反應循環的作用下形成有序聯系,建立自組織系統;催化循環在此基礎上,催化系統向更有序演化,使分散、簡單的結構進化到集中、復雜的結構;而超循環,建立在催化循環的作用之下,逐漸演化,形成新的超循環,甚至更高級的超循環等。隨著各種循環的作用,系統的結構層次增加,向著結構更加復雜,更加有序的方向發展。
目前物聯網應用分散在各個行業,尚沒有很好的協同化和規模化應用,相關產業鏈并沒有完善。物聯網時代基礎設施更注重構建物聯網以及不同網絡的融合,電信運營商要同以往的平臺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廠商合作,更要面對因無所不在特性產生的客戶生態小圈子。這就要求運營商同行業小生態圈形成充分互動,準確把握其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