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了軟交換系統的業務技術、接入技術,但是這些能力的提供離不開軟交換控制技術的支持。軟交換設備是軟交換系統控制層的核心設備,為下一代網絡提供具有實時性要求的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功能。我國《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中對軟交換設備的定義是:“軟交換設備是網絡演進以及下一代分組網絡的核心設備之一,它獨立于傳送網絡,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資源分配、協議處理、路由、認證、計費等主要功能,同時可以向用戶提供現有電路交換機所能提供的所有業務,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編程能力。”
簡單來看,軟交換設備是實現傳統程控電路交換機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實體,由于實現了業務與呼叫、傳輸與接入的分離,使得軟交換設備具有很強的應用靈活性,可以提供多種應用方式。
NGN本身是一個建立在單一承載網絡上的融合網絡,軟交換設備作為其控制層面的核心設備,應獨立于具體的接入技術。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尤其是在NGN發展的初期,針對網絡平滑演進的需要,固定網和移動網分別引入了軟交換技術,因此人們還是習慣于按照軟交換設備的主要應用模式來對其進行分類,并以此作為研發軟交換設備的依據。
軟交換系統的分類
由于基于TDM的電路交換網分為固定交換網和移動交換網,即常說的PSTN和PLMN。所以,在下一代網絡中也就有針對替代PSTN電路交換機而言的固定軟交換,以及針對PLMN而言的移動軟交換之分。另一方面,在電路交換網絡環境中,用戶的接入方式基本上都是64kbit/s以下的窄帶電路接人方式。但是,在下一代交換網絡環境中,用戶的接入方式除了窄帶電路接入方式外還存在非電路方式的寬帶接入,如IP等分組方式的直接接入。因此,相對應地,在下一代交換網絡中就有了窄帶軟交換和寬帶軟交換之分。
由于固定和移動都存在窄帶和寬帶接入之分,所以在下一代網絡中,根據排列組合,軟交換設備的分類基千可能出現的應用場合就有固定窄帶軟交換、固定寬帶軟交換、移動窄帶軟交換和移動寬帶軟交換這4種提法。
顧名思義,固定窄帶軟交換是指服務于固定窄帶接入的軟交換設備,通常它僅能提供窄帶語音業務,如通過AG和IAD接入POTS用戶和ISDN用戶的語音服務,以及旁路長途電路的IP語音服務等就屬于這一應用范疇。固定寬帶軟交換則指服務于固定寬帶接入的軟交換設備,通常,它除了提供寬帶語音業務外,還為固定寬帶用戶提供寬帶多媒體業務,因此也稱之為多媒體軟交換。
對于移動窄帶軟交換和移動寬帶軟交換來說,同前面兩者的唯一不同點在于,其用戶的接入是通過無線方式。窄帶無線接入只提供語音業務,而寬帶無線接入除了語音業務還提供寬帶多媒體業務。相對千固定軟交換而言,在3G移動網絡(如WCDMA移動網絡)中,移動軟交換有比較明確的標準。一般移動窄帶軟交換是指R4版本中定義的MSC服務器,采用擴展的H.248協議對媒體網關進行控制;移動寬帶軟交換是指R5及R5以上版本中定義的IMS中的各種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呼叫會話控制功能),采用SIP協議完成核心呼叫控制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劃分只適合軟交換和NGN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固定和移動融合的發生,尤其是IMS技術的出現和逐步成熟,這樣的劃分將逐漸淡化,也許不再成立。運營商在建設NGN時,也往往不希望針對不同的接入、不同的業務分別建設不同的軟交換網絡,而是希望只建設一個單一網絡,就能滿足多種接入和多種業務的需求。但是在NGN發展的初期,由于網絡現狀的制約以及網絡平滑過渡的需要,對軟交換設備進行分類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