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穩定的電銷外呼卡
電銷卡和電話卡的區別
2020年9月23日,2020中國SDN/NFV/AI大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大會上指出,NFV開始落地,但發展不及預期。
NFV開始落地
談及NFV,韋樂平指出,NFV標準和產業基本成熟,可實現軟硬解耦。現階段正聚焦5G和云原生,以及架構增強。5G成為NFV新的最大驅動力,NFV成為電信云的切入點,也成為5G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
“作為NFV的初級階段,只是將傳統基于專用硬件的軟件執行環境轉化為基于通用硬件的VM的專用虛擬化環境,軟件架構基本未變,因而難以兌現NFV對擴展性、敏捷性、可靠性和降成本的承諾。”韋樂平坦言。
此外,隨著云原生應用,特別是容器技術的重要進展、網絡狀態與邏輯的進一步分離、5GC的SBA的實施,為NFV高級階段的實施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云原生使NFV邁入高級階段
韋樂平稱,云原生使NFV邁入高級階段。由微服務支持的云原生NFVI使得業務的可組合性和擴展性大為增強、開源軟件的可靠性已明顯提升、容器化的開銷幾乎是零、網絡性能的KPI具備了內生的監視和分析功能,這些可望推動5G的動態業務實現自動化、可擴展和實時自愈。
關鍵需要實現從面向網絡轉向面向業務,即通過一系列新技術實現從靜態、龐大的網絡轉向動態、自管理的靈活網絡。主要新技術有:5G的SBA架構、云原生資源編排以及邏輯和狀態的分離。
在5G的SBA架構方面,韋樂平稱,這使得網元功能可以分解為細小的原子功能,組合成任意顆粒的微服務,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開放性。
在云原生資源編排方面,在云原生編排下,網元功能的配置、協調、管理都在規定的容器里以原生方式管理,大大提升了業務提供的速度和敏捷性。
在邏輯和狀態的分離方面,消除了細分業務間的復雜關系,簡化了網絡功能的描述,容器可以通過特定的域內控制環,解決NFV的彈性擴縮容、自愈和冗余的挑戰。
韋樂平總結到,采用以上技術使得網絡業務管理的復雜性大大降低,運營商可以更有效地在規定容器里管理NFV和網絡業務的生命期活動,從而實現NFV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