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銷防封號系統o單開發
電話外呼系統,電銷人員可自動撥打客戶,一個坐席每天可呼出電話600-1000,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潛在客戶;同時里面有CRM管理 搭載云服務器
4G套餐并未“悄然”退出歷史舞臺,但確實可以看出4G套餐如今已不再是運營商主推的拳頭產品,對此,部分用戶持有抵觸心理。相較之下,5G套餐緣何略顯“不受待見”?在記者看來,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5G基站的覆蓋情況與4G基站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國三大運營商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69萬站,這樣的速度值得叫好。但與此同時,我國4G基站數在2019年底已達544萬站,占全球4G基站的一半以上。優秀的信號覆蓋度是用戶能享有良好上網體驗的重要前提,即使在令人為之振奮的“5G速度”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要想與遍布全國的4G基站相媲美,5G基站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此同時,對是否更換5G終端這一話題,仍有大量用戶處于觀望狀態。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國5G終端連接數累計超過1.6億。這一數字單看起來,不可謂不龐大,但在我國更加巨大的人口基數對比下,則仍顯不足。除了樂于嘗鮮的5G先行者用戶,如何轉化仍在觀望中的這部分人,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近日的發言中提到:“終端仍是5G大規模商用的瓶頸。目前5G手機可供選擇的品種不多,雖有幾種接近4G的價位,但多數價格仍難言普惠,總體上穩定性與待機時長尚未達到公眾的期望。中低端終端是大規模商用的主流,需要加大力度開發。”
此外,除5G終端價格尚未達到公眾預期,也有部分消費者認為目前運營商5G套餐價格仍普遍偏高。2019年5G正式商用之初,三大運營商推出的5G套餐即便是最低檔,也都在129元上下。但經過一段時間,運營商也采取了打折等措施,將5G套餐價格拉至百元以下。不可否認,運營商對5G建設的投資回報壓力很大,5G基站的高能耗問題也不可忽略,整個行業都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記者認為,隨著5G商用的逐漸鋪開,5G套餐資費將趨于正常化,可供用戶選擇的“平價”5G套餐也必然會越來越多,5G套餐“價格高”的標簽也會被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