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翔云語推薦辦理
電話外呼系統,電銷人員可自動撥打客戶,一個坐席每天可呼出電話600-1000,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潛在客戶;同時里面有CRM管理 搭載云服務器、
華為在今年一季度表現符合市場環境整體預期。在美國打壓下,華為手機業務遭受巨大沖擊,致使其消費者BG收入大幅下滑,進而導致公司整體營收表現。
而隨著新能源造車熱潮風起,華為近期系列舉動也實錘最終賣車決定。那么,華為入局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能否彌補營收下滑影響呢?
眾所周知,從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車的定位來看,無論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晉汽車廠商,還是比亞迪、吉利、廣汽、北汽等傳統老牌汽車廠商,都明確將科技與智能元素融入新能源智能汽車之中。
科技與智能,憑借的是軟件能力、電信能力、人工智能。特斯拉憑借軟件能力率先搶占了新能源市場,蔚來、小鵬等憑借人工智能邁進了全球前十大汽車市值。而華為如果造車,它又該憑借哪些核心能力呢?
很明顯,作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服務商,電信能力對于華為而言可謂“信手拈來”。從目前新能源汽車諸多短板表現來看,受制于無法打通“低時延”核心功能影響,祭出“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廠商近期頻頻遭到“打臉”。
自動駕駛的五大核心技術分別為:車聯網、激光雷達、精準定位、人機交互、規劃決策。這五大核心技術所賴以實現的芯片更是需要滿足高吞吐與低時延。
前不久,華為聯合北汽在上海發布了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從該方案的特點來看,HI將提供強大算力,涵蓋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和智能車控計算平臺。而這些能力也是華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牛刀小試”,在其他廠商仍舊追逐升級電池、租賃電池時,華為卻專注于科技與智能,借此進軍新能源汽車賽道。
4月20日,華為消費者業務掌舵人余承東正式宣布,華為開始賣車。華為智選正式開賣賽力斯SF5,這款車型會進入華為的門店和旗艦店。
“被美國方面多次制裁后,華為手機業務受到影響,思來想去,華為決定賣車,可以彌補手機業務銷量受到影響,造成的利潤下滑問題。”余承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