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2015-2017年溫州市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審理報告》(以下簡稱白皮書)。這一全國法院首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審理白皮書,對溫州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基本情況、主要特點、打擊犯罪主要做法等進行了全面介紹。
白皮書透露,2015年至2017年,溫州兩級法院知識產權刑事一二審案件收案數共計311件,占全省法院25.8%。雖然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收案數呈下降趨勢,但在全省占比仍高達四分之一。
“溫州地區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類型比較集中,以商標類犯罪為主,這與溫州作為發達的制造業基地,部分地區、產業制假售假情況不無關系。”溫州中院民三庭庭長陳鋒介紹說。
白皮書顯示,商標類犯罪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和行業性特征。例如與開關、插座等電器類商品相關的犯罪,主要發生于號稱“中國電器之都”的樂清市以及溫州經濟開發區。近3年,此類案件占當地法院商標類犯罪收案比例為86%。“加大對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既可以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也可以保障權利主體合法權益,有助于其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陳鋒說。
據了解,隨著互聯網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涉網絡知識產權犯罪率呈現水漲船高的態勢,尤其是涉網絡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在所查獲的此類案由中占比達76%。犯罪主要發生在以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非商家自營電商平臺,涉案人員達54人。
“線上售假刑事案件集中爆發,一方面是因為網購市場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電商平臺,尤其是阿里巴巴公司與執法部門建立了富有成效的線上線下聯動打假合作關系。”據陳鋒介紹,偵破的涉網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相當一部分系由阿里巴巴公司等電商平臺公司通過內控平臺發現線上售假線索并向執法部門推送,再由執法部門查獲線下制假售假窩點。
相關閱讀:
四川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國家認監委 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知識產權認證管理辦法》
商標查詢:只有專業人士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