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茶之前,我們公司叫作皇茶,后來因為商標的原因,被迫改名。皇茶這個名字是我起的,但不知道為什么,商標就是注冊不下來。第一次駁回的時候,我們已經開了很多店了,拖啊拖,復啊復,最后就3年過去了,我們店都開到廣州和深圳了,才確定這個商標是徹底注冊不到的,最后我只好改名。---喜茶創始人聶云辰
喜茶完成4億元B輪融資
喜茶HEYTEA是一家茶餐飲管理企業,以白領階層、年輕勢力為主流消費群體,以休閑、飲品為主打產品,致力于打造全新的飲品形態,將傳統奶茶與健康茶文化溶合一體。
據了解,喜茶不僅擁有自己的茶園,還跟不少上游的茶葉供應商有著深度合作,不僅出資改善茶葉種植環境,還能依據自身的產品需求,向茶工定制原料。
據悉,喜茶已完成4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美團點評旗下龍珠資本。
最初的喜茶叫皇茶
2012年,喜茶起源于廣東一條名叫江邊里的小巷,原名皇茶,后全面升級為注冊品牌喜茶HEYTEA。
注冊失敗就不能叫皇茶了?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只有注冊成功的商標才是受法律保護的。在聶云宸申請注冊皇茶商標的這幾年,皇茶品牌也在快速成長,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大批的山寨,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深圳就已經從一家出現了兩千多家的皇茶,更不用說全國。
但面對這樣的情況,聶云宸除了無奈什么也做不了,因為他沒有商標,即使山寨遍地開花,也無法告其侵權。而且眾多山寨的皇茶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更無法區分真假,久而久之,真正的皇茶品牌也會遭受影響,無法更好的發展。
花70萬買個商標,重振旗鼓。
歷經三年注冊商標的失敗,聶云宸最終放棄了對商標的注冊,轉而選擇購買商標,喜茶商標,就是他花了70萬買的。有了注冊商標,聶云宸的品牌就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山寨品牌就再也不能肆無忌憚了。
但是,有了商標并不等于做好了品牌,還要告知消費者:喜茶改名了。
從3年注冊商標失敗到山寨喜茶遍地,再到最終決定購買商標,聶云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例如:除了購買商標的費用,還要花費資金做宣傳,告訴大家:喜茶,就是我們皇茶。
面對商標的一波三折,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層發出了自己的感悟:
現在皇茶已經不是我們的品牌了,雖然中途改名有一些波折,最終我們還是改成了喜茶。喜茶是有商標的,是我們花70萬元買回來的。因此,雖然喜茶也有山寨,但我們可以打擊,工商也可以處理,它已經受到商標保護了。
我們絕對是很重視商標的。我對商標有很深入的研究。我現在的經驗是什么?不要自己注冊,根本不要自己提交,你直接買一個商標。現在形式日新月異,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它不會像傳統企業,做十年、二十年了還沒有人知道。現在是網絡競爭,互聯網傳播也很快,你只要好生意開半年,就滿地山寨了。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
對此,龍珠資本創始合伙人朱擁華表示,美團看好整個飲品市場,也看好喜茶創始人聶云宸的敏銳嗅覺和快速成長能力。
在雙方合作方面,朱擁華表示美團在數據積累、運營系統方面都有深厚積淀,能為喜茶提供協助。另外由于美團在海外生活領域也有布局,能助力喜茶向海外擴張。
如此看來,喜茶大有“走向海外”的決心。另外,喜茶也公布了今年將新增100家左右的門店計劃,繼續實現“全國化”的目標。
喜茶作為人盡皆知的網紅品牌,一有風吹草動,社交網絡上就會炸鍋,最出名的就是50多家店店排隊的火爆場景,為了買到喜茶,排個四五小時的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對于更多的喜茶粉來說,可能更關心的是下次的排隊時間能不能短點?
從這些購買場景中,喜茶的經營模式似乎已在多家門店得到驗證,繼續增加開店模式,就能讓企業呈現裂變式成長,快速實現規模效益,所以喜茶在未來可能會呈幾何級數的增長,而這正是開連鎖店的優勢。
或許王興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選擇將其收入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