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我們將要講一個大膽的題目,就是:現在呼叫中心普遍使用的KPI管理,是來自于國外的管理方式,但這方式,其實并不真正適用于中國的發展現狀。 國內大部分的呼叫中心在矛盾的管理方法當中,應該要面對這個困境,開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屬于中國的呼叫中心管理方式。 本篇文章將要試圖從一個新的理論:混沌管理學,來試試理出這個問題的一點頭緒。國內呼叫中心現在面對什么困境? 先來看看國內目前銀行信用卡呼叫中心。 筆者這段時間,有機會造訪了幾個大銀行信用卡呼叫中心,發現幾乎沒有一家的服務水平可以達到主管的要求。 電話打不通,是很平常的現象,客戶放棄率有時可以高達百分之50,服務水平更是遠遠低于對客戶的承諾。 這讓筆者想起來1994年在美國的那段時間,筆者開了一間軟件公司在紐約,我們公司買了一些惠普和康百的桌上電腦,但只要有電腦的問題需要打客服電話,永遠打不通。我們技術人員打通了,就會進入漫長的等待,但每隔1分鐘,對方客服系統又會播放語音:要等待請按1,如果這個時候不按1,系統在你來不及補救的情況下,就會馬上播放語音:系統沒有收到你的回音,謝謝你的耐心等候,請下次在來電。我們技術人員只好帶著耳麥,一邊做其他的事情,一邊隨時要按1,不然電話就會被掛斷。 美國當年是網絡時代剛剛來臨,電腦產品巨幅的成長,業務成長量遠遠高於呼叫中心可以承受的量,大家當時對於呼叫中心的感受,就是永遠打不通電話。 國內銀行業的信用卡中心,現在也正在遇到同樣的問題,信用卡業務高度成長,而呼叫中心的服務能力遠遠追不上電話的增長量。筆者記得去年過年時參觀過五大行中的一個銀行,他們一天電話只有200多通電話,而今年過年筆者再去參觀的時候,一天電話已經高達2萬多通電話,成長了100倍。 國內移動公司的呼叫中心,也在感受業績高度成長的陣痛期。神州行業務的服務水平大家都自動降低到65或70(也就是百分之65或70的電話,在30秒內接起來),相對于全球通業務的服務水平還要求在80以上,不得不在神州行的業務上犧牲服務品質。但即使已經降低了要求,很經常的由于客戶數量還在增加,服務質量還是沒有辦法完成。 這是國內經濟高度成長導致的問題,而這困境看來在短期內不會解決。 那既然美國呼叫中心已經走過了那一段業務高度成長,人員應接不暇的窘境,美國這些管理呼叫中心的辦法,應該非常適用吧? 很可惜的是,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呼叫中心的管理,是近10多年來的事,很多理論和IT系統,都是最近這些年發展出來的,美國也還在努力摸索適合他們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更不要說這些方法已經成熟到可以適用于全球每個地方。 美國現在開始把呼叫中心從美國當地大量外包到印度和菲律賓,他們也正在研究如何進行這種遠程管理,大量的文章在討論這個頭痛的問題,真正成熟的管理方式也還沒有出現。 這些美國式管理法,真的要硬套到國內的呼叫中心管理,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其實這些美國式管理法在飄洋過海來中國之前,在美國也是受到很多質疑和討論。這些美國式管理法,處處充滿了矛盾。美國式的KPI管理,充滿了矛盾性 什么是KPI?這是測量呼叫中心效能的關鍵指標,英文是 Key Performance Index,美國式管理法定義了一堆呼叫中心的KPI指標,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服務水平。 服務水平是測量呼叫中心營運好壞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卻也是最容易誤導的一個指標。他的定義是:20秒內(有的產業定義是30秒內)的接通比率。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服務水平要求是80,那你百分之80的電話,必須要在20秒內接通。 為何會用這樣的指標,還作為呼叫中心好與壞最重要的衡量因素呢? 歷史的因素不可考,但這樣的指標顯然有它很大的問題。 一個集團公司,底下有兩個呼叫中心,一個服務水平是80,另外一個服務水平是70,如果按照服務水平這個KPI指標,顯然第一個呼叫中心作的比較好,第二個做的比較不好。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是這個集團公司的領導,第一個呼叫中心的經理要求加薪,你應該同意嗎? 第二個呼叫中心的經理,應該要受到處罰嗎? 這個表面看來很明顯的問題,答案卻比大家想像的復雜很多。很可能你在詳細了解了其他的KPI指標以后,你反而會處罰第一個呼叫中心經理,獎勵第二個呼叫中心經理。 為什么?你竟然處罰一個服務水平比較好的經理,獎勵一個服務水平比較差的經理? 這還有公理嗎? 答案在于,呼叫中心的公理,不是單純用服務水平來看的。服務水平不是衡量呼叫中心的唯一指標,在美國式管理法中,它常常被過度放大他的重要性,而讓其他指標受到了忽略。 筆者有一次跟某電信公司全國總管理部的管理者聊天,問她說:你對你們各省呼叫中心最關注的指標有哪些? 她說有兩個,一個是服務水平,一個是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可以保證呼叫中心有關"量"的問題,服務質量可以保證呼叫中心有關"質"上面的問題。 我說,你是集團的管理者,管理這些呼叫中心管理者的管理者,你注意到了量上面的問題,也注意到了質上面的問題,但你還有一個"錢"上面的問題要關注,也就是營運效率。 如果一個呼叫中心的服務水平比較高,卻是用大量多余的人力堆疊出來的結果,有大量的人力浪費,另外一個呼叫中心的服務水平比較低,卻是把每一個環節都扣的很緊,沒有任何一點人力浪費,服務能量已經高于現有人力可以提供的,那你作為集團的管理者,你應該要獎勵那一個呼叫中心經理? 是不是只要加上營運效率,加上服務水平,加上服務質量,就可以評估一個呼叫中心的好與壞? 很不幸的,事情也沒有這么簡單。筆者有一次在演講的時候,遇到上海某個電信公司的呼叫中心老總,他們屬于電信外包的公司,他抱怨說,集團領導覺得他那里的人員數目跟廣州差不多,電話量差不多,服務水平也差不多,為何他需要多了20%以上的人呢?集團領導要他加強管理,但他已經加強再加強,人數就是需要比廣州還多的人,才能達到廣州的服務水平。 感覺上,他好像比不上廣州呼叫中心的主管。 是這樣嗎? 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而很有趣的是,這答案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不! 上海的電信客戶普遍耐心度比較強,愿意等待時間長達90秒,打電話到呼叫中心習慣會等待比較久,相對于廣州電信客戶短暫的耐心度,只有40秒就受不了等待而開始掛電話,上海的呼叫中心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Erlang C 的放棄模型很清楚的幫我們算出來,如果你的客戶耐心度長達90秒,你會需要20%到30%多出來的人力,才能追的上另外一個客戶耐心度只有40秒的呼叫中心。 天啊,盡然連客戶的耐心度都會影響到我的績效,那我做為一個呼叫中心的管理者,到底什么才叫做"做的好"呢? 從美國飄洋過海來的這些管理理論,都過度強調呼叫中心的服務水平、人員考核辦法,卻沒有提出具體的辦法來回答:到底哪些指標可以顯示目前這個呼叫中心處于"最佳狀態"?作者:許乃威 宏盛高新技術公司執行董事,臺灣客服協會監事 Email: will_hsu@126.com
作者供稿原文出自客戶服務評論
標簽:蘇州 廣東 六安 催收 三沙 葫蘆島 南通 徐州
上一篇:以人工自動化實現BPO-OCR能否應用在名片錄入業務中
下一篇:呼叫中心:試一試從標準化到人性化的轉變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